美國再向中國總值2000億美元進口貨加徵關稅至25%後,餘下最重要幾件事要留意:
一、會否再向逾3000億美元中國貨加徵關稅?
二、人民幣匯價表現、及中國600億美元反制措施外會否及如何進一步施展報復。事實上,單從反制措施而言,長期兩國的貿易不平衡,美國進口中國貨多、中國向美國輸入的貨品總額少,令內地根本沒條件均等地向美國實施報復性關稅,有機構甚至估計,中國可以向美國加關稅的貨品規模大約只有區區數百億美元而已。
雙方無協議共識
不能否認,中國處打逆境波階段,亦反映劉鶴為首代表團被明「剃眼眉」之下,表面展現禮貌及風度翩翩,實際是啞子吃黃連,值得同情。餘下來的,似乎中國最有力的皇牌仍然是美國企業,一方面市場商機令一批美企仍願為「中國製造」遊說。相反的話,市場準入、產品罷買等等,都可以影響不少美企營業額表現,來個一拍兩散。
新一輪磋商期間及之後,劉鶴一直未有一如以往被安排見特朗普,雙方在發出的訊息上亦不盡相同,例如中方還表明對方會到北京再傾,美方卻強調未有再會談計劃,分歧已現,就算再進談判桌,基於特朗普只繼續出口術,互信基礎明顯已大減。更要留意在於,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急不及待表明,已正式接受指示,為餘下3000多億美元貨品關稅做徵收前期工作,這既可以是出於談判的鬥大策略,本質上亦反映美國對跟中國取得協議立場有變。特朗普之所以當選,美國農民為他帶來一定票倉,外界基本假設仍然是中國不購買美國農產品,特朗普就完蛋。但似乎白宮有備而來,近日已表明會增撥資金及從中國增收的關稅,為農業補貼及買機械,明顯都旨在守住農民票倉。
的確,金融市場表現會是左右和再出招對抗的關鍵之一,美股有一批現金水平高的美企回購撐住,A股亦有國家隊隨時出動,全部都是企業資金,大家打個平手。至於美元及美債受制於現實,獨大之勢難變,反而人民幣一旦再拾跌勢,內地應對或有限制。首先,金融市場過去12個月又開放了,股市債市的外資參與量多了,調節匯價的主導性仍在,但潛在沽壓力量亦多了。再者,中國的外匯儲備仍然在三萬億美元的警戒水平爭持,有一定限制。值得注意是,正當外界假設談判一旦鬧翻,貨幣寬鬆必然會再加碼的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反而強調流動性相當充裕,在表明個別部委對加碼再刺激是有所保留,尤其擔心有後遺症。
《彭博》一篇評論或者觀察正確,中美最後關頭其實都發現,雙方無意有協議,是導致情況急轉直下原因。中方一方面強調希望解決貿易爭議,但劉鶴副總理好一句尊嚴問題,已經大體上說明美國在條文上的要求,已遠遠超出中國底線。至於美國,從一開始根本是打着貿易戰之名,為的是扭轉過去幾十年的對華政策,因為當年建交,美國所願見到中國的演變並無發生,不單止沒有融入西方社會,反而要做大做強,另起爐灶,挑戰地球霸主地位。如果美國的想法不限於特朗普政府,而是整個政界形成的主流,不論誰入主白宮,問題都難免要繼續糾纏下去。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