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這樣一個基本信念: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實踐,是中國政府和香港大多數市民的共同願望;因為國家和香港從一國兩制得到的利益是根本的、主要的,沒有一國兩制便要失去的;而在一國兩制的實踐中產生的矛盾,是相對的、次要的、可以「互諒互讓」解決的。
可是,看到過去這幾年香港社會和政治環境的發展、香港與內地關係的變化,以及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態度和政策的轉變,即使對一國兩制最有信心、對國家和香港的前景最樂觀的人,也會產生疑問:一國兩制會怎樣走下去?一國兩制實踐中出現的矛盾,是否已發展成為敵我矛盾(抑或其實一直都是敵我矛盾),沒有妥協的空間,只能通過你死我活的鬥爭去解決?如果是這樣,一國兩制即使可以維持,還是不是中國政府和香港市民希望見到的樣子?
我重新檢視我的基本信念,依然相信:中央政府堅持一國兩制的決心沒有動搖,大多數香港市民支持一國兩制的態度沒有改變。問題是,對於為什麼要實行一國兩制,以及怎樣才是成功的一國兩制,不少港人的理解和主張跟中央政府並不一樣。
中央為什麼要一國兩制
對於為什麼要實行一國兩制,國家領導人說,一國兩制「是解決歷史遺留的香港、澳門問題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門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又說,一國兩制是香港最大的優勢;在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香港「仍然具有特殊地位和獨特優勢,仍然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政府認為,一國兩制不但解決了歷史遺留的問題,保持了香港的繁榮穩定,而且令香港具有獨特的優勢,在國家的改革開放中發揮了和繼續發揮不可由其他城市替代的作用。
不過,在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之後,中央政府又經常強調,對香港實行的各項方針政策,「根本宗旨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對中央政府來說,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必須以這「根本宗旨」為依歸。例如在討論普選行政長官方案時,中央政府便從這「根本宗旨」出發,聲明不能容許任何與中央政府對抗的人成為行政長官。又如對任何觸碰國家主權和安全底線的情況,中央政府必然採取零容忍的態度。
港人為什麼要一國兩制
香港市民又為什麼支持一國兩制呢?大多數人心中想的很簡單:香港的一制,包括政治、經濟、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比內地的一制優越;香港回歸後實行一國兩制,就可以維持香港這一制,不會變成跟內地一樣。這起碼是回歸前和回歸後一段時期裏大多數香港人的想法。
從經濟發展程度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來看,香港今天對比內地享有的優越性已大不如前,有些地方甚至已落後於內地的大城市。那麼香港市民是否不再着緊一國兩制,不再介意香港變成內地的一制呢?有些人或許有這樣的想法,但他們肯定不是多數。一國兩制能否維持、能維持多久,仍然是大多數香港市民關注的問題;特別是年輕一代,都在憂慮一國兩制到2047年會不會終結;希望不會,不但「五十年不變」,五十年後也不要變。
什麼是港人對一國兩制的初心?「維持不變」就是初心。這「不變」不是一個僵化的概念;大家當然明白,世界在變,國家在變,香港與國家的關係更是因回歸而大變;香港必須適應這些變化,與時並進。香港原有的制度也遠遠說不上完美,有許多落後的地方需要改進、變革。但在「變」之中要維持「不變」的,是香港這一制的若干特色,這些特色是港人認為最值得珍惜和保持的,又是最容易因為兩地的融合而失去的。
港人說成功才算成功
最近幾年影響港人對一國兩制信心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有關普選的爭議。有人會問:既然說「不變」,為什麼整天嚷着要普選?回歸前絕大部分時間香港根本沒有民主,更不要說普選。
和其他地方一樣,香港的民主發展有一個過程。《基本法》起草的時候,民主意識已在香港社會興起。《基本法》規定香港政制要循序漸進發展,最終達至普選。把普選定為香港政制發展的最終目標,這說明中國政府和港人都相信普選是個好東西,起碼對香港未來是個好東西。經常會有人說:香港回歸後享有的民主,比回歸前任何時候多得多。但港人會問:如果不是一國兩制,如果香港也實行內地的一制,可以享有現在的民主嗎?如果不是一國兩制,香港不會獲得最終可以普選的承諾。對不少港人來說,落實普選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必不可少的;一旦覺得普選無望,便對一國兩制失去信心。
「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舉世公認」這話說了多年,今天卻不能說得那麼響亮。一國兩制成功與否,最有發言權的是港人。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港人說它成功,就是成功。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