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節(戲曲節)昂然踏入第12屆,並成為首屆「中華文化節」的重要一環,肩負着展現中華戲曲新姿的重任。各地優秀戲曲劇團於六月至八月再度雲集香江,與廣大戲迷共歷一趟文武兼揚之旅!
八台文武雙全的高水平節目涵蓋粤劇、北路梆子、潮劇、山東柳子戲、越劇、崑劇、婺劇和京劇,由多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以及國家一級演員擔綱;各流派名家使出看家本領,演繹拿手好戲,展現地方戲曲的獨特韻味。
戲曲節更舉辦多場免費藝人談、大師班和講座,讓大家深入認識和了解地方戲種的藝術特色,戲迷萬勿錯過。
粤韻中紅塵浪漫 大鼻子錦箋傳情
為戲曲節打響頭鑼的新編粤劇《大鼻子情聖》是粤劇名伶羅家英沉澱十年之跨界力作,以十九世紀的同名法國經典名劇為藍本重新改編而成,將背景由原著的法國戰場改為明朝土木堡之變,透過機智動人的書信傳情故事,締造出當代粤劇新作。
集編、導、演於一身的羅家英,聯同汪明荃及新劍郎等傾情演出。羅家英擔演大鼻子情聖朱不凡,情深意重,為愛默默守候;汪明荃則以花衫應工徐綺珊一角,聰慧清麗,才藝超凡;新劍郎飾演的朱翊豪更為愛犧牲,為國奮戰。
是次改編既保留粤劇的表演技藝、傳統形式和藝術神韻,亦突顯此項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西兼容的靈活性,推動融會創新,開拓粤劇戲曲藝術新風貌,契合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使命。
細膩演繹傳統劇目 盡展慷慨激昂塞北風
首度在戲曲節演出的忻州文化研究院將帶來有近300多年歷史的北路梆子。北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其聲腔特別之處是男女唱同腔同調,調子之高,令觀眾聽來有千里高亢、大氣磅礡的感覺。戲曲節邀得首三位北路梆子梅花獎得主參演,精心挑選兩齣以盛唐為背景的優秀劇目《醒醉記》和《畫龍點睛》,以饗觀眾。
被譽為「全才鬚生」的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北路梆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楊仲義將主演輕鬆活潑的《醒醉記》。由賈粉桃飾演的長孫皇后與臣子房玄齡之間的互動,展現君臣之間鬼馬的一面。而「塞北明珠」、梅花獎及文華奬得主成鳳英則在《畫龍點睛》中扮演年輕有為的李世民,擅演武小生的成鳳英把李世民落難過獨木橋的蹉步踢腿「武化」,身段功架充分表現出雖則皇帝落難,但仍不失帝王氣度,角色演繹充滿層次。
喜歡戲曲的朋友,焉能錯過一會這來自晉北高原、滿滿「邊塞風」的戲曲劇種?
聞潮汕之音 品潮劇之韻
廣東潮劇院一團與香港新韓江潮劇團再度攜手演出精彩潮劇劇目,包括由梅花獎得主張怡凰及國家一級演員林初發,聯合演出取材自《三國演義》的《東吳郡主》,講述孫尚香與劉備面對國家與婚姻考驗的愛情波折,展現潮劇包涵的情感深度。
另由林燕雲主演,改編自越劇《雙飛翼》的摘梅劇目《李商隱》,通過簡約淡雅的舞台設計和深情演繹,展現詩人李商隱的內心世界,劇情扣人心弦、浪漫詩意。加上《鬧釵》、《鬧開封》等多齣嚴選的潮州特色折子戲,盡展潮劇精湛技藝如水袖、髯口、折扇等技法,體會獨特潮式韻味,過足戲癮。
九腔十八調載山東柳子 獨步妙身段活徐龍張飛
「南崑、北弋、東柳、西梆」為清初四種主要聲腔,繼「西梆」北路梆子,戲曲節邀得「東柳」柳子戲來港,為戲曲知音人大力推介的地方劇種。柳子戲是以元、明、清以來流傳於中原一帶的民間俗曲小令為基礎,逐漸發展演變成多聲腔的曲牌體。以「九腔十八調」來形容柳子戲腔調的豐富多彩,可謂恰如其分。
山東省柳子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相隔十多年後再登香港舞台,上演地位猶如崑曲《十五貫》的柳子戲經典劇目《孫安動本》,由兩位淨角、三位生角串聯,前段孫安日上三本,後續由定國公徐龍打朝,人物形象刻劃深銳。是次演出由第三代孫安周金偉飾演淨面大生行代表角色,展現老生蒼勁有力的唱腔。
另一花臉為主角的大戲《張飛闖轅門》是有「活張飛」之稱的柳子戲花臉名家張春雷的代表作品。柳子戲的花臉唱腔多用假聲演唱,高腔靈活飽滿,當中張飛手持扇子亮相的設計,如雕塑般的亮麗身段,細緻勾畫人物的真性情。一時身穿紗帽官服抬轎,一時與諸葛亮對抗鬥氣,張派藝術傳承人王偉演繹的張飛情感細膩誇張,為柳子戲打造出青春新氣象。
梅花盛放麗芳華 醇厚雋永尹韻傳
精緻唯美的越劇一向深受香港觀眾歡迎,近年來港演出的越劇院團主要來自上海及江浙等地,戲曲節挑戰難度,今年首度邀得由越劇藝術一代宗師尹桂芳創立的福建芳華越劇院參與演出。劇院以樸實儒雅、氣韻傳神的獨特演出風格,於小生流派中穩踞高位,經歷多年的發展及傳承,成就了越劇界「十生九尹」的傳奇。
尹派嫡傳弟子王君安聯同梅花奬得主鄭全和李敏分別領軍上演尹派浪漫傳奇《柳永》、「白馬君安」及「金嗓子李敏」的「雙梅花」頂級組合《玉蜻蜓》;加上多代演員傾巢而出,多個經典唱段剛柔相濟,演員聚首一堂,好戲連場,藉高水準演出向尹桂芳大師致敬,為尹韻流芳。
崑弋承傳 經典再現
闊別香港多年的北方崑曲劇院今年以盛大陣容重臨香江,演出清代傳奇「雙璧」之一、集文學、音樂及表演之最的崑劇經典《長生殿》,精選最精彩的〈定情〉、〈絮閣〉、〈驚變〉、〈埋玉〉、〈雨夢〉,由梅花奬得主、被譽為當今最得帝妃神采風範之夢幻組合魏春榮和王振義聯袂演出。
另外兩場北崑傳統折子戲專場演出難度極高,嚴選行當齊全的優秀戲碼,展示罕見行當及珍貴傳承劇目,包括娃娃生戲〈出獵〉、歷史悠久的紅淨關公戲〈刀會〉、充滿溫馨的「鬼戲」〈鍾馗嫁妹〉、刺殺旦名劇〈刺虎〉及唱來一字一淚完整版本〈出塞〉等。一連三天的精心編排盡展北方崑曲的看家本領,讓觀眾一睹崑曲在水磨之外的豪邁一面,值得大家翹首以待。
文武雙全圈粉無數 剛柔並濟驚艷全場
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2013首次在戲曲節亮相以來,贏盡口碑,去年在戲曲節的演出更成為內地網絡熱搜,造就戲曲界一時佳話!今年研究院再次應邀來港,精心設計的舞台燈光和身段動作,全新打造《西遊記》經典篇章《三打白骨精》將首登香港舞台。
梅花獎得主楊霞雲(白骨精)和樓勝(唐僧)聯同首挑大樑的90後演員周宏偉(婺劇美猴王),以連場絕技演活這段唐僧取西經的經典場面。此作內地首演時一票難求,香港的演出勢必更加精彩!挾去年《穆桂英大破天門陣》二十多位英姿颯爽的穆家紫甲女將排兵布陣、刀來槍往備受廣大戲迷追捧之餘威,今年此劇將作足本呈現,觀眾敬請盡早撲飛!
為深度展示婺劇傳統唱功及身段功架的寶藏,今年戲曲節更精選五齣不同行當的婺劇折子戲,以「武戲慢慢來、文戲踩破台」的妙法,一次過展現婺劇璀璨斑斕的多元性。如紅生關公戲的《古城會.斬蔡》,從關目到一戳一站的動作均相當講究;壓軸武生戲《火燒子都》則以傳統婺劇「抹臉」、「吹臉」等技巧把子都驚恐的心情外化。擁有紮實功底和精湛技藝的優秀婺劇精英,將透過不同行當的人物詮釋,讓觀眾好好點評新生代婺劇演員的演藝實力。
七俠五義連台戲 機關巧妙藝非凡
上海是今年「中華文化節」的焦點城市,聚焦綻放的海派魅力,又豈止於《繁花》?上海京劇院的殿堂瑰寶將成為戲曲節的壓軸節目!當今麒派領軍人物、從藝60多年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陳少雲,首先帶來麒派大師周信芳(藝名「麒麟童」)的代表劇目《烏龍院》,演繹水滸傳故事中,宋江收留了將賣身葬父的閻惜嬌,納為妾室後發展至反目成仇的劇情。少有的《烏龍院》、《劉唐下書》、《坐樓殺惜》三折連演,故事發展、人物關係更添張力,陳少雲及國家級演員魯肅的細膩演繹,戲迷可一睹麒派老生四功五法的大師典範,機會千載難逢。
接着由梅花獎得主傅希如連同一眾優秀青年演員,呈獻海派連台本戲《七俠五義》(上、下本)。《七俠五義》改編自長篇小說《三俠五義》,由上海京劇院於1957年創排,富京劇海派重視舞台綜合性的特點。連台本戲《七俠五義 》故事及角色如展昭、包拯、白玉堂等,耳熟能詳;武戲更是此劇的重頭戲,武生、武丑、武旦均使出渾身解數,一爭長短,誓要打破觀眾對京劇傳統的印象!
演出配合精妙的舞台機關設計,多個高難度動作,為觀眾營造親歷其境的體驗,一展俠義人物們的非凡身手,帶領觀眾將精彩劇情一追到底,體驗不一樣的海派武俠世界。此節目亦為與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合辦「上海文化周」項目之一。
*「中華文化節」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呈獻、康文署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策劃,旨在加強市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以及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和文化自信。首屆「中華文化節」將於六月至九月期間舉行,透過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表演藝術項目和延伸活動,包括「中國戲曲節」精選劇目、獲國家藝術基金肯定的本地優秀作品、文藝組織演出、電影放映、展覽和講座等,讓廣大市民和旅客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藉以弘揚中華文化,推廣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市民國民身分認同,為「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作出貢獻。詳情可瀏覽「中華文化節」網站www.ccf.gov.hk。
康文署一直積極推廣中國歷史和文化,透過舉辦多元化的節目和活動,讓市民認識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想獲得更多資訊,請瀏覽www.lcsd.gov.hk/tc/ccpo/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