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灼見名家 -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 -

丘處機西渡蒙古——跨越金山走進新疆

丘處機西渡蒙古,終點是跨越圖中的金山(今阿爾泰山)後進新疆境內的青河縣。(Shutterstock)

作者按:疫症影響,不宜外出,家中無聊,重拾放下一段時間的歷史地理探索,重現長春道人丘處機前往北阿富汗會見成吉思汗之旅途。本文內容是丘處機自東向西橫渡蒙古的行程,終點是跨越金山(今阿爾泰山)後進新疆境內的青河縣。本社分三篇刊載,以下是第三篇。

6.  「西有海子」至「鎮海城」

《西遊記》:「南出大峽,則一水西流,雜木叢映於水之陽……夾道連數十里……西南過沙場二十里許…… 又五六日,踰嶺而南,至蒙古營宿,拂旦行,迤邐南山,望之有雪……七月二十五日,有漢民工匠絡繹來接……翌日阿不罕山北鎮海來謁」。

此段目的地《西遊記》沒有講名字,但是日本學者根據名為「鎮海」的蒙古官員來謁一事,稱其為「鎮海城」(註8),本文暫時採用(但是鎮海的主要駐屯地是否此處可疑,將來有機會再寫),日本學者通過考古工作訂定鎮海城在今蒙古國Sharga(北緯46°16’ 東經95°16’),其位置與《西遊記》行程描述的行進日數非常配合(見下)。

圖24:「西有海子」至「鎮海城」     U:烏理雅蘇臺

七月十七日離開「海子」附近宿地,沿着河谷蜿蜒向西到今烏里雅蘇臺(Uliastai)接上寛闊河谷,拐向南方走出兩邊有山脈的峽谷「南出大峽」,接上「一水西流」即扎布汗河(Zavkhan)上游,往前走河的南面是沙漠(即「沙場」),丘處機應該在有利馬車行駛的北岸向西南方向行進(圖25),在沙場最窄處渡河和橫過沙漠,此處闊度約10公里,與「二十里許」相符,高分辨率衛星圖像又顯示約25公里長的西南方向河道淺灘上長有樹叢(圖25),與「雜木叢映於水之陽」及「夾道連數十里」吻合。

圖25:「西有海子」至沙場     U:烏理雅蘇臺

圖26:河道淺灘上長有樹叢

衛星顯示一道山嶺位於「過沙場」以南60公里右左,若「又五六日,踰嶺而南」從七月十七日起計,理解為二十一日在此嶺之北,二十二日抵達此嶺之南的蒙古營,由「海子」至此距離為200公里之譜,平均每天稍多於30公里,二十三日起行走入下陷如漏斗的盆地,途中經過衛星圖片所見一道有雪山脈,配合「迤邐南山,望之有雪」(圖27)。二十五日到位於漏斗底部的「鎮海城」(Sharga),這裏比周邊低近一公里,廣闊範圍的地下水向下滲透來到這裏成為泉水冒出,造就乾旱荒漠中的綠洲和宜居之處,丘處機在這裏會見了蒙古官員鎮海,休息了十多天才再上路。

圖27:前往鎮海城路線  三道山脈(A, B, C)包圍了下陷的盆地 ,隨後的行程會提到左方的「大山」

7.     「鎮海城」至青河

《西遊記》:「(八月)八日 … 傍大山西行……西南約行三日,復東南,過大山,經大峽,中秋日抵金山東北,少駐,復南行,其山高大,深谷長坂,車不可行……乃命百騎挽繩縣轅以上,縛輪以下,約行四程,連度五嶺,南出山前,臨河止泊,從官連幕為營,因水草便,以待鋪牛驛騎,數日乃行」。

這是《西遊記》的文字最難與地理方位配對的一段,描述丘處機離開鎮海城後跨越金山即今阿爾泰山脈,終點是阿爾泰山脈西南的新疆青河縣(見下),而該地與「鎮海城」幾乎同一緯度,但是原文三次提到「南」字而完全沒有「北」字,是走不到青河縣的,顯然文字有誤!經過細心雕琢「傍大山西行」之義,復在衛星圖找尋「大山、大峽」,以及注意到「金山東北」的描述,我認為原文「西南行」合理,但「東南」應修改為「西北」(這是寫地理文章很容易犯的反向錯誤),這樣的話,中秋時的位置便會符合在「金山東北」的描述,這裏離鎮海城三百多公里,走了八天,平均每天約40公里,與烏蘭巴托至長松嶺段接近,數字合理,再應用先前的選線原則為「連度五嶺」找適宜路線(見下),圖28展示全程擬定路線。

圖28: 鎮海城至青河

最初三天走向西南,是順着天然坡度從漏斗底爬上頂,三天時間與距離相稱,遇上一列向西北伸延的連綿山脈(即所謂「大山」),「傍大山」山腳行走是最優選擇,所謂「西行」是在「傍大山」的前提下講的,因此跨過山脈北端稱為「過大山」,山後正好有寛闊「大峽」,過程與修改後的文字完全配合,來到金山山腳時維中秋,位置應在北緯47°14’ 東經92°2’ 附近。

金山地勢複雜,藉簡約文字推斷路線頗為艱難,但是考慮到馬車需盡量在河谷行走,以及理應避開金山最高部份,經過反覆觀看立體衛星圖像,得出一條跨過五道分水嶺的路線,充分利用大致東西走向的天然河谷,除了第二道分水嶺外,其餘相對好走,雖然未必完全是丘處機當年走過的每一里路,但是也許相去不遠(圖29)。

圖29:立體衛星圖像展示跨越金山擬定路線

1至5標記經過的五個分水嶺,右下方是冰雪高嶺。以第一道分水嶺為例,過金山路途以此山脈山勢最為嶙峋,但是可以利用溪流河道穿越(圖30),現今道路也採用了這條路線,過山後的路段配合「復南行」一句。

圖30:跨越第一嶺衛星立體圖像,大致向南望

「復南行」之後遇上「其山高大,深谷長坂」,配合跨越第二嶺的情況,先循溪流河谷「深谷」北行穿過山區,然後折向西走頗長的下山斜坡「長坂」到下一個河谷(圖31),這段路線現今沒有道路,丘處機經過時也不能行走馬車,只能靠馬隊吊起懸空上溯河谷,下山則要縛緊車輪以防俯衝下山,這是丘處機整個西遊行程最艱難的一段,此後過第三、四、五嶺有東西向河谷方便行走(圖32)。

圖31:跨越第二嶺衛星立體圖像,大致向南望

圖32:跨越第三、四、五嶺路線,北方向上

過了第五嶺行程接就接上青河支流源頭,順流走下河谷,在今新疆青河縣附近接上青河主流,這裏的流向正南,出了稍狹的山口,便離開金山的崇山峻嶺(圖33),又有寛闊濕潤平地供人馬駐紮休養(圖34),正好符合「南出山前,臨河止泊」及「水草便」的描述,注意青河過山口之後折向西南,「南出」兩字用得十分巧妙,讓後人可以準確地訂定「臨河止泊」具體位置(北緯46°35’ 東經90°20’)。過山用了「四程」即四天,至此丘處機西渡蒙古的行程完成,日期為中秋後四天,即八月十九日。

圖33:離開金山下山路線,注意北方向右

圖34:從「臨河止泊」處回望來路
模擬立體衛星圖,大致望向東北偏北

總結

丘處機四月十七日離開斡辰大王帳,八月十九日抵達青河縣「臨河止泊」,用了四個月,途中走過蒙古東部的草原,先向西北後向西南迂迴穿過杭愛山山區,再迂迴走過西部乾旱地區,然後跨越阿爾泰山脈,完成西渡蒙古之旅,由於旅途涉及山中盤旋行走,部份距離難以準確計算,粗略量度全程累計約三千公里,至此丘處機已進入今新疆,準備接上傳統的絲綢之路,此後的旅程容易得多。

在重現丘處機的行進路線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地發現《西遊記》的文字精錬準確,以最少的文字點出行程中的關鍵位置,使後人得以揣摩和反演當年的路線,令人對前人的觀察和敍事能力深表敬佩,此外丘處機出發西渡蒙古時已經73歲,以當年的簡單馬車長途跋涉,以及經歷不同生態環境而安然無恙,是不小的奇蹟。

丘處機西渡蒙古行程系列文章:

重組丘處機西渡蒙古的行程

丘處機西渡蒙古——石河至窩里朵

本文部份插圖採用的衛星圖片底圖源自Google網站,謹此鳴謝。

註1     《草雲居》,2018年7月1日:丘處機西遊全程概覽   https://tiandiyouqing.blogspot.com/2018/07/blog-post.html
註2     《草雲居》,2016年2月至3月:丘處機見成吉思汗(上、中、下)
http://tiandiyouqing.blogspot.com/2016/02/blog-post_22.html
http://tiandiyouqing.blogspot.com/2016/02/blog-post_29.html
http://tiandiyouqing.blogspot.com/2016/03/blog-post.html
註3     《草雲居》,2019年2月8日及10日:丘處機西遊之北上蒙古(上、下)
https://tiandiyouqing.blogspot.com/2019/02/blog-post_8.html
https://tiandiyouqing.blogspot.com/2019/02/blog-post_10.html
註4     《新譯長春真人西遊記》  顧寶田、何靜文注譯  三民書局  2008年
註5     《中華人民共和國分省地圖集》  中國地圖出版社  1995
註6     Yamaguchi, H., et al., 2009:Archaeological Research of the Khitai Dynasty’s Balgas City Ruins – Cultural Heritage On the Steppe, Using GIS.  22nd CIPA Symposium, October 11-15, 2009, Kyoto, Japan.   [Chintolgoi balgas的經緯度:47º52’30.70”N 104º14’47.15”E]
註7     Kradin, N.K., et al., 2014: Emgentiin Kherem, A Fortress Settlement of the Khitans in Mongolia.  The Silk Road, 12, 89-97.
註8     郭沫若主編:《中國史稿地圖集》下冊   中國地圖出版社  1990
註9     Mongolian New Agency, 27 March 2017: Remains of god statute unearthed from Chinhai ruins.  https://montsame.mn/en/read/129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