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不讀歷史損失大

不讀歷史損失大

中史課程沈悶的原因是沒有遇到口才好的老師;近代史與古代史更非魚與熊掌一定要一取一捨。至於讀歷史,上輩老師早有名言,道是「五十年內無信史」。

楊興安 作者: 楊興安
2019-04-13
意氣揚揚

標籤: 中國之危機文明體系歷史羅馬帝國興亡史英女皇
歷史會不斷重演,既會相似,又會不同。(Shutterstock合成圖片)
歷史會不斷重演,既會相似,又會不同。(Shutterstock合成圖片)

一位頗有才學的朋友忿忿然說:「無論在那裏工作,其實不是要懂得處理事務,而是要懂得搞政治,搞辦公室致治。」大家亦可想而知,說這句話的人,已成了辦公室政治的犧牲者。還記得年輕時一位歷史老師說:「英女皇什麼書也可以不讀,但一定要讀歷史。」我至今當然不知道這句話的真確性,但歷史知識與待人處事扣上關係,至今深信不疑。

處事急緩輕重 要有歷史素養

社會上許多具才幹的人未必上過歷史課,尤其是工科理科出身之士。憑個人經驗觀察,他們在行業中成為翹楚,或有所發明,或對社會對機構有所貢獻,但遇到人事問題,處理人際關係,往往弄到一團糟,原因便是缺乏對歷史的認識和素養。要找尋人類社會的根源脈絡,要以前事為師,要知道自己的相對位置;要知道做人何時進,何時退;要知道處事的輕重急緩,拿捏得恰到好處,都要多讀歷史。

作為領袖,或身處領導地位的人,都要熟讀歷史。否則,不是其位難保,便是舉步維艱。許多名人及政客,在公開場合發表言論時失言,都是缺乏對歷史的修養。因為待人處事,無論大事小事,除了歷史科外,再沒有其他科目有那樣完備的素材可資借鑑。故此奉勸未有多讀歷史的各界領袖,社會精英,再次翻閱歷史細讀,可能見到一些面對的難題,早已獲得解決的說法。展現眼前是更宏觀的視野,更廣闊的世界。

不同階段 讀史有不同要求

在不同的階段,讀歷史有不同層次的要求。最初讀歷史只要知道事態便可,後來讀史要知道歷史的根源背景,和發生的影響。再後是對事態得失的檢討,找出事態發展的必然性與偶然性,而作出前事後師的借鑑。例如最初知道宋朝王安石搞變法便可,其後是要知道為什麼有變法之議,帶來什麼後果?為什麼失敗?當時政府又怎樣收拾殘局等等。這些問題歷史學家都有不同的看法,這便是讀歷史趣味盎然之處,有助啟迪我們的心思。當知歷史會不斷重演,既會相似,又會不同。不讀歷史,在人生的旅途上,損失實在不少。

讀本國歷史,更會培養學生對國家的感情及對民族的優越感。推而廣之,是對整個人類文明的讚賞及投入,更而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價值。青少年多讀歷史,是他們對付失落,空虛和生活上誤解價值的良方。

歷史名著 啟迪心思

筆者大概讀中二那年暑假,撿拾得兄長買回來吉朋(Edward Gibbon)譯的《羅馬帝國興亡史》,斷斷續續績花了20多天暑假才讀完,期間多次掩卷遐思。遙想創立羅馬帝國志士之偉烈;迦太基人與羅馬人之苦纏與英雄輩出;成功之艱辛,人心之多詐;大將安東尼揮軍入埃及之雄武及墮落,比《三國演義》加上《水滸傳》還好看,真是有志男兒必讀之好書(註)。此外,李定一譯塞德諾著的《世界史綱》,不過200餘頁,讀後對西歐歷史文化便有宏觀概略的認識,如明白十字軍將士之所以蓄鬍子,原來當時尚未發明可剃鬍鬚的精鋼。

要說讀歷史帶來的深思,最佳舉例莫如林濟同、雷海宗著的《中國之危機》,(初版原名:《文化形態史觀》)。內中說及湯恩比以歷史形態學方法,找出世界七大文明體系(四大古國加上希羅文化、回教文化、歐西文化)發展之必然性。其興起有因,其滅亡亦必然。此書也解釋了文明燦爛的民族,何以最後總被低文化的蠻族侵滅。五胡亂華如是,羅馬帝國覆滅亦如是,讀後令人暗暗心驚。

只有將滅絕民族 才不讀本國史

有人以為中國歷史課程最沉悶,有人認為近代史比古史更重要。也有人認為中史未談到文化大革命而遺憾。這些言論,大概出諸非熟讀歷史者之口。湊興表示一下意見尚可,若認真認同,則貽誤史觀。

認為中史課程沉悶的原因是沒有遇到口才好的老師;近代史與古代史更非魚與熊掌一定要一取一捨。至於讀歷史,上輩老師早有名言,道是「五十年內無信史」。因許多歷史資料還未浮現,事態還未明朗。或因涉及當世人事尚在關係,常有扭曲報述。作新聞尾巴來看尚可,不宜作歷史來讀。若二十多三十年發生的事作歷史來讀,則明末袁崇煥是個賣國賊,崇禎是個最英明愛民的君主。宋朝岳飛是個大叛將,秦檜則是萬家生佛的和平使者乎?最荒謬的是有人提議將中史剔出課程以外。自古以來,只有被征服者,將滅絕的民族才不讀本國史。這種提議,無不令識者浩歎!

註:筆者曾購吉朋此譯作贈予好友,誰知購入的是《羅馬帝國衰亡史》,而非「興亡史」,缺少羅馬興起前段,乏味之極。

本文2000年初撰,今修繕刊出。

更多精采文章

  • 三位傑出的英女皇三位傑出的英女皇
  • 香港的命盤──香港傳奇的未來香港的命盤──香港傳奇的未來
  • 哥拉巴園悲歌哥拉巴園悲歌
  • 歲月留聲 薪傳有力歲月留聲 薪傳有力
  •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英國檔案中的香港前途問題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英國檔案中的香港前途問題


楊興安

文學博士。曾任編輯、編劇,曾經教學,任明報社長室行政秘書,長江實業集團中文秘書。其散文被選為中學課文。著有《金庸小說與文學》、《浪蕩散文》、《現代書信》等多種著述,現為香港小說學會榮譽會長。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中國之危機文明體系歷史羅馬帝國興亡史英女皇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教授(中)與管理層陪與傳媒見面。
灼見報道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提升創科實力 延攬全球人才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8
李小加表示,公司希望解決一個mission impossible的矛盾。
灼見專訪

【專訪】港交所離巢後創立滴灌通 李小加當大園丁 要栽小花小草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8
布林肯表明今次事件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亞新社)
國際觀

布林肯押後訪華 指「氣球事件」不可接受 京智庫憂外部安全風險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4
中總會長蔡冠深(中)與兩位副會長王惠貞(左)及楊華勇(右)出席記者會接受採訪。(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中總會長蔡冠深:在世界舞台推廣香港優勢,為工商專業界提供服務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3
行政長官李家超主持「你好,香港!」啟動禮。(政府新聞處)
灼見報道

「你好,香港!」展開全球宣傳活動 50萬張機票送旅客 8萬張贈香港居民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3

影片

  • 基金教父雷賢達:平錢時代一去不返,今年美國經濟衰退無懸念?
  • 黃錦輝教授:飛船事件引發中美外交風波如何平息?為什麼美國對中國有所求?
  • 承繼600年輝煌傳統 如何仍是歐洲最具創新能力大學?如何在高端研究之餘,仍能創造盈餘?──郭位教授與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校長對話
  • 專訪陳致校長:愛國教育要怎樣推行才有效?香港高等教育有什麼機遇與隱憂?
  • 曾鈺成:中央與港人對雙普選期望有多大落差?完善選舉制度如何製造有利條件?
  • 陳妙霞博士:如何透過刺激腳底反射區自療? 怎樣按摩治療長新冠腦霧、鼻子、咽喉等症狀?
  • 專訪陳致校長:有75年歷史的珠海學院為什麼要改名?文科出身當校長有什麼優勢與挑戰?
  • 【兔年投資錦囊】基金教父雷賢達:中美關係繼續主宰中概股表現?哪些板塊能推動恒指向上?
  • 黃錦輝教授:美國死心不息打壓TikTok所為何事?華府一名官員的意見 反映美國文化自信不再?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泡腳對改善長新冠後遺症有什麼好處?配哪些中藥可以補陽、袪濕、活血、化瘀?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在電影中,捕捉永恆的片刻──專訪張婉婷導演在電影中,捕捉永恆的片刻──專訪張婉婷導演 馮珍今
  • 觀點與角度觀點與角度 常霖法師
  • 淺談教育未來學淺談教育未來學 馮穎匡
  • 如何培養健康的孩子?如何培養健康的孩子? 馮文正
  • 為師之道:當學生有新想法 千萬不可說不──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為師之道:當學生有新想法 千萬不可說不──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 本社編輯部
  • 中國「既濟」台灣「不濟」的現象中國「既濟」台灣「不濟」的現象 張建雄
  • 專訪陳致校長:有75年歷史的珠海學院為什麼要改名?文科出身當校長有什麼優勢與挑戰?專訪陳致校長:有75年歷史的珠海學院為什麼要改名?文科出身當校長有什麼優勢與挑戰? 本社編輯部
  • 生存的力量生存的力量 廖書蘭
  • 兔躍新程萬事宜 喜迎綠色氣候行動兔躍新程萬事宜 喜迎綠色氣候行動 編輯精選
  • 《毒舌大狀》觀後感《毒舌大狀》觀後感 張宗永
  • 中研院院士朱雲漢教授逝世 享年67歲中研院院士朱雲漢教授逝世 享年67歲 本社編輯部
  • 看破美國經濟和就業的真面目看破美國經濟和就業的真面目 張建雄
  • 張楨出版新著《剎那芳華》:紀念永不散場的情誼張楨出版新著《剎那芳華》:紀念永不散場的情誼 本社編輯部
  • 可為配偶做的10件事可為配偶做的10件事 羅乃萱
  • 美軍導彈擊落中國氣球 外交部強烈不滿抗議美軍導彈擊落中國氣球 外交部強烈不滿抗議 本社編輯部
  • 婚姻觸礁婚姻觸礁 黃珍妮
  • 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 本社編輯部
  • 善用科技推動高增值物流業善用科技推動高增值物流業 黃錦輝
  • 布林肯押後訪華 指「氣球事件」不可接受  京智庫憂外部安全風險多布林肯押後訪華 指「氣球事件」不可接受 京智庫憂外部安全風險多 本社編輯部
  • 再談這片「三葉草」──交椅洲人工島規劃方案再談這片「三葉草」──交椅洲人工島規劃方案 張量童

推薦作家

  • 温愛詩
  • 卓王詠詩
  • 張樹槐
  • 常霖法師
  • 張宗永
  • 劉銳紹
  • 曾國平
  • 尹瑞麟
  • 段崇智
  • 彭泓基
  • 梁鳳兒
  • 馮穎匡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