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DSE 放榜共有12 名考獲7科5** 的狀元,令我想起1967 年我參加會考的情況。我必須慚愧地說,在1967年會考和1969年A-Level 一共兩次公開試中,我只考獲兩個A。有不少人以為我成績最好的是英語,不過其實兩個A都是世界歷史。
無論中史還是世史我都喜歡。中史有5000 年,讀得較吃力且課程繁多,包括「理亂興衰」和「典章制度」兩部分。教統會在2000 年提出教改時,主題是「全人發展,終身學習」,當時有教育局官員對我說,有關「帝王將相」的歷史,與現代生活割裂,已不合時宜,於是引進新課程,認為同學應該關心社會。
我認為每一科都能讓同學關心社會,訓練同學的critical thinking,即「明辨思考」,而不應譯作「批判思考」。過往史丹福大學商科學院開辦critical thinking 課程,訓練同學深層次思考,即邏輯及分析能力。其實無論是地理還是歷史科都能訓練同學的思考能力,也能使同學關心社會,例如地理科就能令同學明白氣候變化的重要性,所以我認為不必指定通識科為必修科。
通識科收窄同學修讀其他科目的空間,加上將中學生選科和「生涯規劃」掛鈎,使修讀文科的人數急跌,在2019年DSE報考人數中報考歷史、中史、中國文學和英國文學的數目分別是5440人、6439人、1650人和297人。有社會賢達認為,香港作為商業社會,不需要讀莎士比亞,商業英語已足夠。不過學語言若不多閱讀、多寫作,詞彙一定不足,需要表達複雜概念甚至提出論據時就會有困難。故此有不少立法會議員以”broken English”來回答外國記者的提問,即斷斷續續,不能說一句完整且文法正確的英語。
削弱學生的國際視野及人文素養
香港不讀史、不修人文科的風氣,長遠來說不但令學生語文能力下降,亦削弱學生的國際視野及人文素養。《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最近發表一篇題為The End of History〈歷史的終結〉的文章,描述英國不讀史的現象。〈歷史的終結〉原本是由美籍日裔學者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1992 年提出的理論,他認為西方民主制度在蘇聯解體後成為意識形態上的大贏家,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
《經濟學人》指出英國脫歐無疑是一件歷史事件,對外將改變英國和歐洲大陸的關係,對內則會分裂保守黨,甚至令極端社會主義的工黨上台,影響深遠。不過在這個歷史時刻,在英國大學修讀歷史的學生反而愈來愈少。以往歷史是一門高尚的學科,是進入精英階層的入場券。我記得當時在港英政府服務時認識的英外交官和港英高官,有不少都是讀歷史出身的。據說當時最厲害的就是修讀”The Greats”,拉丁文譯作人類文學(Literae Humaniores),課程包括拉丁文、希臘文、古希臘和羅馬歷史、古文學、哲學等。歷史學家以前的地位非常崇高,例如A.J.P. Taylor 和Hugh Trevor-Roper 等,當時經常獲邀到電視台講述他們對當代歷史的觀點。我記得我在中學時期非常喜歡閱讀這些歷史學家的著作,當中我最喜愛的包括A.J.P. Taylor 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和David Thomson 的《拿破崙以來的歐洲》(Europe Since Napoleon)。
我認為David Thomson的著作──《拿破崙以來的歐洲》值得香港借鏡,當中講述法國在1789年大革命後,經歷「恐怖統治」(Reign of Terror),令法國局勢大亂,直到拿破崙以軍事力量崛起,才令法國在亂局中站穩住腳,繼而稱霸歐洲。
讀歷史是進入精英階層的入場券
以往歷史是一門高尚的學科,是進入精英階層的入場券。我記得在港英政府服務時認識的英外交官和港英高官,有很多都是讀歷史出身的。
《經濟學人》發表了一篇文章,指英國雖是個面積不大的島國,不過她的歷史和文化對世界影響深遠,當中包括工業革命、參與兩次世界大戰、殖民地發展和「日不落帝國」歷史等。可是近來在大學修讀人文科的人數大幅下降,例如在最近10年裏,英國讀歷史和語言學科的人數分別下跌10%和20%,較實用的學科如醫科、獸醫和商科等則愈來愈受歡迎,情況與香港相似。
《經濟學人》指出,研究員為求發表新的學術研究以獲得政府資助,不斷將研究的題材收窄。這個風氣令在英國修讀歷史的學生只專注學習非主流和狹窄的歷史,導致他們在畢業後仍對自己國家的歷史一知半解,缺乏宏觀的歷史概念。以往歷史學家的地位崇高,他們經常獲邀到電視台和各大媒體接受訪問,從歷史的角度分享對社會不同議題的看法,現在卻變成一群專門研究冷門歷史的學者。他們喜歡研究日常生活中各種細節的歷史,不過卻忽略國家憲政和國際關係的歷史,導致歷史科變得邊緣化,給人不合時宜的印象,令讀史人數大跌。
究竟讀歷史的意義為何?我認為讀歷史能加深自己對國家以及身份的了解外,還可以訓練深層次思考,即邏輯及分析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從歷史教訓中學習,避免犯同樣錯誤。而歷史就是人類多年來累積智慧的結晶,所以有不少偉人都喜愛讀歷史。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