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不忘歷史,南京大屠殺的拉貝日記

不忘歷史,南京大屠殺的拉貝日記

香港是中國人的地方,完全不知南京大屠殺為何物的年輕人不知凡幾,歷史確要補課。

雷鼎鳴 作者: 雷鼎鳴
2021-12-31
用經濟學做眼睛

標籤: 《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張純如拉貝日本日記歷史納粹
每年的12月13日為「國家公祭」日,紀念南京大屠殺中被日軍殘酷虐殺的30萬亡靈。(Shutterstock)
每年的12月13日為「國家公祭」日,紀念南京大屠殺中被日軍殘酷虐殺的30萬亡靈。(Shutterstock)

人大常委早已通過法案,將每年的12月13日定為「國家公祭」日,以紀念南京大屠殺中被日軍殘酷虐殺的30萬亡靈。兩周前的公祭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舉行,此館我在2015年曾到訪過,館外的雕塑極具藝術震撼性,看後使人對民族的苦難感受強烈。

館中露天處有一紀念美籍華裔作家歷史學家張純如(1968-2004)的銅像。此館每年到訪人數,僅次於北京故宮,全國排行第二,印象中,還真想不起有那一位海外華人死後能得如此多的人瞻仰,張究竟起過什麼貢獻?

張純如艱苦搜證

張純如的貢獻的確是突出的,她是《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一書的作者。在內地,雖有大量倖存者的口述歷史,當年的報刊報道、拍攝下來的照片、紀錄片等,鐵證如山,足以證明日軍當年反人類的暴行發生過,但日本硬是有些人拒絕承認,說這是中國人別有用心造出來的假歷史,要駁斥此等無賴言論,還須找出一些另類證據,使其無以抵賴。

張純如對此問題搜集過大量證據,主要來源都是1937年南京的外國人提供的資料。此種搜證是艱苦的,她出版此書時,與南京大屠殺已相隔了60年,很多人物已去世,有些材料已湮沒了,但在張的努力下,竟讓她找到當年一個關鍵人物拉貝(John Rabe)所留下2000多頁的日記及非常詳細的相關資料。

拉貝1882年在德國漢堡出生,1908年被西門子公司派至北平工作,1931年從北平轉到南京,成為德國僑民在南京的重要人物。1934年他加入納粹黨,信任希特拉。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前,他與友人已成立了一個「南京安全區」,庇護了30萬名中國難民,他之所以能夠與日軍討價還價,跟他本人是納粹黨人身份不無關係。

拉貝被南京人民視為活菩薩,在國際上也因救了這麼多中國人而成為世界名人。1938年2月他奉命回到德國,本來他帶了大量材料及當時一位在南京的醫生麥吉(John Magee)所拍下日軍殘殺中國人的紀錄片,以說服希特拉,讓他阻止日本的罪行。不料,他回國後便從國際視野消失掉,難以找到他的相關訊息。

拉貝在南京的故居。(Shutterstock)

拉貝日記坎坷面世

張純如幾經轉折,終於在1996年找到了拉貝1931年在華出生的孫女雷思哈特(Ursula Reinhardt),原來拉貝回到德國後,遭納粹的蓋世太保審問,後經西門子公司作保才放了出來,但他已被禁止發放任何與南京大屠殺的相關資料。

不過,他一直把所見所聞紀錄及保存得很好,他寫的日記,有德國人的嚴謹,當中除了每天的第一手資料外,還附有各種報道翻譯成德文,經別人比對後,一字不錯。歷史學家確信拉貝日記是真實資料,當中記述的日軍暴行,難以推掉。又因為拉貝的特殊身份,他完全沒有誘因冤枉日本,更使其日記成為這段歷史的重要補充。

也幸好張純如找到拉貝的孫女。拉貝本人似乎知道自己日記的歷史價值,但他在戰後因為自己曾是納粹份子受到壓制不敢公開這份日記。他把日記交給雷恩哈特保管,但拉貝去世時,雷年紀尚輕,又怕惹禍,便把日記交由拉貝的兒子保管。

直至張純如聯絡上雷恩哈特後,她才從叔叔那裏借回日記第一次全文閱讀,對內容完全震驚,又因她本人又曾經歷過當中不少事情,所以知道其真實性。為了怕日本極右份子的破壞,張與另一友人助她把文件商調送給耶魯大學的神學院保管,並聯絡了美國的知名媒體開記者招待會,在1996年轟動一時。

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

張純如為何寫這本書?她從小便聽大屠殺倖存的外公外婆講述經過,但她又發現西方媒體及人民基本上已不知有南京大屠殺的存在,有些美國人還以為南京是一個朝代。這些與猶太人對納粹的追究不可同日而語。拉貝等人所做工作不比《舒特拉名單》遜色。

更嚴重的是,日本一直有一批極端份子要一筆抹煞掉日本在侵略戰中所犯之錯,前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是其代表人物。他們不但在日本的課本中插入不當史實,而且把南京大屠殺中的甲級戰犯靈位放在靖國神社膜拜,當朝政要也不敢不去。忘記了歷史,便有這些後果,年輕一輩會是非不分。歷史就算重演,也不值得驚訝。

香港是中國人的地方,完全不知南京大屠殺為何物的年輕人不知凡幾,歷史確要補課。

原刊於《頭條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試題美化日本侵華 教育病入膏肓試題美化日本侵華 教育病入膏肓
  • 哥拉巴園悲歌哥拉巴園悲歌
  • 「南京大屠殺」早會分享──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南京大屠殺」早會分享──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 學校教育要牢記國家公祭日學校教育要牢記國家公祭日
  • 法德計劃籌建歐洲軍:大國博弈  生死之道法德計劃籌建歐洲軍:大國博弈 生死之道

  • 萬人傑語錄VS毛語錄
  • 甘健成的《鏞樓甘饌錄》
  • 從百年五四看現代中國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榮譽大學院士、經濟系榮休教授、嶺南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部榮譽總監、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芝加哥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畢業。曾任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副院長等管理職務、北京大學訪問教授、大連工學院工業科技管理全國培訓中心美方教學團成員。雷氏除為全國港澳研究會、美國經濟學會在內四間學術機構會員外,也歷任27份國際專業經濟學報和劍橋大學出版社編輯顧問、委員或審稿員,包括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觀察》與芝加哥大學《人力資本學報》(Journal of Human Capital)。 雷氏亦為香港特區太平紳士、銅紫荊星章獲得者。歷任香港特區政府長遠房屋策略委員會、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扶貧委員會等十多個諮詢架構或法定團體成員。他也是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委員會、台灣陸委會的成員。榮獲第二屆全球傑出華人暨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2008年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范克廉傑出教學獎。多篇論文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表,其中四篇獲選入「經濟學關鍵性著作國際文獻館」,並著有《坐港觀天──從香港向外看經濟》、《用經濟學做眼睛》等13本書。另近年部分文章被編入《香港超越內耗》、《香港顔色密碼》等6本書內。
View all posts
標籤: 《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張純如拉貝日本日記歷史納粹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香港警方正調查有關JPEX涉嫌欺詐的指控,不排除再有涉案人士被捕或協助調查。(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JPEX虛幣風暴香港史上最傷 發展虛擬資產中心願景受考驗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他感到非常幸運,在大學和研究生階段,已得到多位經濟學大師的青睞和指導。(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李白一出場,便是一個少年游俠的模樣。(《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灼見文化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1
何教授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亦曾任建築學院院長,培育了不少建築專才。(照片由何培斌教授提供)
字旅相逢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作者: 馮珍今
2023-09-21
林毅夫教授指出,中國有「後來者優勢」,不會陷入《廣場協議》後日本的困境。(灼見名家圖片)
名家演講錄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0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 本社編輯部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 本社編輯部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本社編輯部
  • 香港能否成為亞洲人中外融合電影的基地?謝嘉怡和Lyman有否機會做主角?香港能否成為亞洲人中外融合電影的基地?謝嘉怡和Lyman有否機會做主角? 李偉民
  •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本社編輯部
  •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編輯精選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刷牙與洗牙刷牙與洗牙 常霖法師
  • 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 本社編輯部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談帶着魅力的女性談帶着魅力的女性 楊興安
  • 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 車品覺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 張建雄
  •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張建雄
  • 尋找快樂尋找快樂 譚寶碩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