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不一樣的學習旅程

不一樣的學習旅程

我相信,學生讀的不用多,但要讓學生在生活上有足夠的體驗機會,足夠的遊戲時間,足夠的人際社交經驗,有解決問題的歷練,培養孩子的學習動力,才是最重要的事。

海星 作者: 海星
2018-09-15
教育眼

圖片:作者提供

標籤: 自學自校自然文化行為藝術體驗
自然學校特別為孩子舉辦一些體驗課程,包括一次台灣自然文化之旅。
自然學校特別為孩子舉辦一些體驗課程,包括一次台灣自然文化之旅。
0
SHARES
572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從臉書上得知,一位自校畢業生今年考入大學,修讀音樂,這真是一個好消息。回想他的學習路也真的不簡單,對於他能入讀心儀的科系,心裏是無限的祝福和感恩。

選擇自然學校讀書

記得他媽媽想送孩子來入讀自校,是先來一通電話,談了很久,孩子是讀港島區有名氣的直資學校,但仍然有面對一些問題,她更喜歡自校的教育方式,但仍有憂慮和擔心,一來屋企距離自校很遠,二來親友都不太贊成,認為讀自校對升學沒有幫助,孩子的媽媽面對不少壓力。

最終,她還是選擇自校,本年升讀五年級,在自校要重讀四年級,為的是要多留在自校,學習自校特有的生活文化。他很快便適應自校的學習文化,而且學習能力也強。那些年,他參與的很多,行山、露營、生火等,課程較主流學校較有彈性,也放慢一點點,但多元化的活動和體驗,讓他大開眼界,學的少,體驗的深。

後來,本應升讀六年級,卻和另外8位同學一齊再留班一年,當時特別為這批孩子舉辦一些體驗課程,一次台灣自然文化之旅,主要行程分兩個部分,一是5天4夜的蘭嶼原住民文化體驗,我們住在達悟族的部落,吃達悟族的傳統食物,學織手鍊,在海邊採食等。更難忘的體驗,是35小時走共34公里的徒步環島,晚上住宿達悟族僅餘的傳統高屋,對小學生來說,是一大挑戰。然後是3天2夜,到花蓮鹽寮淨土,住在創校校董區紀復的簡樸體驗中心,體驗着挑水生火煮食的節儉的生活,追求的是靈性上的快樂。

畢業那年,他一心想學習藝術,多繪畫多創作,於是他決定要投考一所體藝名校,結果真的被他考入了。這一結果,打碎了不少親友的眼鏡,讀自校,玩多功課少,也能考入band 1名校。

台灣自然之旅最難忘的體驗是35小時走共34公里的徒步環島。

另覓學習的可能性

不過,事情沒有那麼順利,入讀後發現學校很重視成績功課,每天晚上也要做到很晚,才能執筆繪畫創作,這時人也累了,什麼創意靈感也消失殆盡。而教學方式也不重視思考,只是一味的操練。他心想:「我還要留在這裏學習嗎?這是我渴望的生活嗎?」

沒多久,他決定退學,另覓學習的可能性,他回來自校找我,要求在未找到新學校前,回到自校自學,問我能否接納他。我問他真的想自學嗎?他很堅定回答「是」,我說好,欣賞他的堅持,欣賞他出自個人意願的追求,更敢於以不一樣的方式繼續學習。我可以接受他的請求,在找到新學校前,可以回來自學,但請他研習自學對學習的好處,並且說服所有老師,在得到所有老師同意,才可以回來。他研習大量資料,並且和全校老師開會,並得到全體教師的同意,讓他暫時在自校自學。

未幾,他找到新學校,輾轉到創意高中升學,這所高中強調創意文化的學校,讓他有空間創作,記得他有一個習作,把書桌搬到學校以外的地方,例如地鐵站、紅綠燈燈位等,穿上校服坐在那裏一段時間,讓途人駐足觀看,並且拍照紀錄,是一個行為藝術的習作。這創作是想要表達學習不只是在學校,而是可以在任何地方。這習作還得媒體的關注,讓社會大眾有更多的反思,可見他這些年的學習,建立了獨立批判的思維能力。

孩子住在台灣蘭嶼達悟族的部落,在海邊採食。

他也樂意回自校,今年開放日便回來,和家長分享他在自校的學習經歷,以及在自校學習的得着。面對家長的提問,談吐大方,有自己的立場,能清楚的表達自己。

由高小到高中,他可謂經歷不一樣的教育旅程,小學時長途跋涉,由港島東到屯門來上學,過着功課少,重視人際社交、自然學習、野外生活,是一處能跑能玩的學校。他努力升讀人人認為理想的中學,卻因為學校的學習方式不符個人的風格,便毅然退學,另覓學習方案,甚至自學一段時間,再到重視創意文化及人文素養的高中,不以升學為主要目的的學校,找到廣闊的創作空間。這學習歷程,和自小上補習班,為升學而上大量興趣班或面試班,自小便規劃升讀名校,生活規距方圓的世界,實在有很大的差別。最終,他仍能在激烈競爭的高中文憑試(DSE),考入本地大學的音樂系,真的不簡單。

我相信,學生讀的不用多,但要讓學生在生活上有足夠的體驗機會,足夠的遊戲時間,足夠的人際社交經驗,有解決問題的歷練,培養孩子的學習動力,才是最重要的事,也是自然學校在主流教育以外,一直堅持的信念。

更多精采文章

  • 「教具」論說「教具」論說
  • 問題少女問題少女
  • 罷課也有學習罷課也有學習
  • 再談悅谷學習社區再談悅谷學習社區
  • 不上學也能學習不上學也能學習

0

海星

原名葉頌昇。熱愛教育工作,更愛自然生活,並且實踐簡樸自然生活。香港浸會大學應用物理學學士,1997年開始擔任村校教師,2000年加入自然協會擔任幹事,2001年開始與一班好友研習創立自然學校的可能,2007年創立鄉師自然學校,現任校長。現為自然協會幹事及資深導師。多年來書寫在自然教育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與讀者一同分享其中教學的樂趣,在各大報刊發表。文章部分收錄在書籍《自然學校十年生活札記》、《螢火蟲學苑綠色生活札記》,2011年出版了個人作品《放手自然教出好孩子》。
View all posts
標籤: 自學自校自然文化行為藝術體驗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阿拉斯加會談會場。(美國國務院圖片)
今天與時光隧道

戰狼不吃這套 紅粉熱議杯麵

作者: 丁望
2021-04-16
段崇智校長表示,最近ARWU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大連續兩年排名第三,僅次於清華和北大,而在香港院校中是第一名。
灼見專訪

段崇智:吸引海外華裔學者 服務粵港澳大灣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15
中大校長段崇智認為,在此刻仍有許多人等候進入大灣區的時候,中大在大灣區無疑已有了自身的位置。
灼見專訪

段崇智校長:中大在大灣區發展 有互利共贏機會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14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二(13日)下午4時在政總舉行記者會,說明未來3場重要選舉時間及相關重要措施。(香港新聞網圖片)
灼見報道

3場選舉日期敲定 煽惑選民投白票恐觸法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13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10日(周六)日假饒宗頤文化館舉行初賽最後一日賽事。
腹有詩書

「腹有詩書」最後一日初賽圓滿結束,梨木樹天主教小學、英華小學、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及閩僑小學出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10

影片

  • 馮檢基:新疆棉花事件暴露中美一哥之爭 良好棉花發展協會做美國打手
  • 黃錦輝教授:香港加快推動數碼人民幣作為RCEP交易貨幣 善用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服務大灣區
  • 譚耀宗:反對派阻礙政制發展 中央必須出手 來年香港將有什麼重大變革?
  • 袁彌昌:21世紀民主與專制效用之爭 新冷戰下從現實主義看中美關係新發展
  • 術數名家文相濡:賀錦麗陰卦主宰白宮 印第安人對美國總統詛咒會否應驗?
  • 施永青:回歸後北京與西方進行香港爭奪戰 逼中央改變對港政策 反對派付出慘重代價
  • 曾鈺成:任立法會主席時難制止不檢點議員 修訂議事規則非多此一舉
  • 張炳良教授:泛民政黨不參選有什麼出路?香港政局遽變需要新思維
  • 鄭赤琰教授:中美關係交惡 李顯龍不偏幫 新加坡非共不反共 爭取中國支持
  • 張建雄:潮看《三國》 三大智者、三大聰明人、三大被低貶人物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敏而求知六十載   聚道傳承藝展來敏而求知六十載 聚道傳承藝展來 馮珍今
  • 「腹有詩書」最後一日初賽圓滿結束,梨木樹天主教小學、英華小學、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及閩僑小學出線「腹有詩書」最後一日初賽圓滿結束,梨木樹天主教小學、英華小學、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及閩僑小學出線 本社編輯部
  • 早並不知有今日  才會如此定當初早並不知有今日 才會如此定當初 施永青
  • 修行的量和質修行的量和質 常霖法師
  • 福島核廢福島核廢 陳文鴻
  • 朝聖梵高最後的足跡朝聖梵高最後的足跡 益行
  • 北京人說氛圍  再議土法煉鋼北京人說氛圍 再議土法煉鋼 丁望
  • 感恩?感恩? 陳家偉
  • 曾鈺成:投白票不應成為抵制選舉手段 愛國陣營不會全面封殺 泛民仍有勝算曾鈺成:投白票不應成為抵制選舉手段 愛國陣營不會全面封殺 泛民仍有勝算 本社編輯部
  • 律師雙雄志同道合 名家書畫只展不賣律師雙雄志同道合 名家書畫只展不賣 本社編輯部
  • 國弟之尊 無憾而終──段正淳國弟之尊 無憾而終──段正淳 楊興安
  • 外國平民如何看待中國?──中國外交政策的啟示外國平民如何看待中國?──中國外交政策的啟示 本社編輯部
  • 在移民壓力下  樓價為何依然上升?在移民壓力下 樓價為何依然上升? 施永青
  • 常食八豆 可與天鬥常食八豆 可與天鬥 朱鶴亭
  • 人間四月天人間四月天 譚寶碩
  • 哀之還是嘲之?哀之還是嘲之? 張建雄
  • 北京會整治香港的地產商嗎?北京會整治香港的地產商嗎? 施永青
  • 香港的內憂外患香港的內憂外患 彭泓基
  • 奈思比辭世:曾洞察中國經濟  他的八根支柱與我的十項特色奈思比辭世:曾洞察中國經濟 他的八根支柱與我的十項特色 高希均
  • 耳機戴一整天有多危險?洪蘭:失聰會加速失智耳機戴一整天有多危險?洪蘭:失聰會加速失智 洪 蘭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海星
  • 洪蘭
  • 丁惠芳
  • 李文基
  • 鄧希煒
  • 張玉峰
  • 陳景祥
  • 謝祖墀
  • 胡孟青
  • 鄭楚雄
  • 張灼祥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