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上海進博會釋放的幾大信號

上海進博會釋放的幾大信號

從1978年到2018年,這40年,世人見證了一個原本處於全球貿易價值鏈邊緣地帶的最大發展中國家,向國際貿易體系建構者角色轉變的過程,中國也因此完成從主要出口國向主要進口國的角色切換。

零傳媒 作者: 零傳媒
2018-11-15
獨家評論

撰文:江迅

標籤: 上海中美貿易戰入口出口進博會
11月5日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作主旨演講,宣布推出多項擴大開放措施。(亞新社)
11月5日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作主旨演講,宣布推出多項擴大開放措施。(亞新社)
0
SHARES
225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這4個英文字母「CIIE」,近日在上海大大小小角落都能隨時看到。這是中國開放地標城市上海舉行的「進博會」英文簡稱。「CIIE」中間兩個字母「II」,形似一扇打開的大門,寓意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是世界連通中國之門、國際經貿合作之門。進博會是世界上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是國際貿易發展史上創舉。

11月5日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作主旨演講,他宣布推出多項擴大開放措施,包括持續釋放國內市場潛力、擴大進口空間、進一步降低關稅,未來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愈開愈大,15年內中國進口商品和服務的價值超過40萬億美元。在當前國際經濟形勢背景下,進博會是中國表明支持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市場開放化立場的最新宣誓。

進口成交是衡量進博會成效的重要標尺。促進「展品」變「商品」,構建「永不落幕」的進博會,是主辦方尋思力促的。進博會翌日,多家海外參展商與中國國內交易團、採購商簽下採購合同或意向協議,一批「高額大單」頻頻爆出。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十家企業,與來自11個國家和地區的13家企業,簽署16個項目,近50億元人民幣的採購合同,合作範圍涵蓋航空物流、新材料、先進傳感、新能源等多領域。東方航空集團10場簽約、簽約金額高達150多億元人民幣,包括與羅爾斯·羅伊斯、加拿大航空電子設備公司、埃克森美孚、法荷航、通用電氣、霍尼韋爾、穆格等全球合作夥伴簽訂合約。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美國嘉年華集團、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團簽訂6艘大型郵輪建造合同,總價為15億美元。

就在這一天,一汽-大眾與德國大眾汽車集團簽訂合作備忘錄,2019年一汽-大眾向德國大眾採購進口CKD零件和奧迪進口整車數百億元人民幣。阿里雲象供應鏈與巴西JBS集團簽訂3年15億美元諒解備忘錄,這是中國和巴西兩國迄今為止最大的牛肉進口訂單。京東生鮮的買手拿下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櫻桃的首發訂單,保證48小時內直達消費者餐桌……

中國今年最後一場主場外交

早在一年半前,即2017年5月,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上宣布「將在2018年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博會」。在六天展會期間,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日本是參展企業最多的國家,其次是韓國和正同中國打貿易戰的美國。展覽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中國各地、中央企業、相關部委等組建40個交易團,超過40萬名境內外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

此次進博會是中國2018年4場主場外交的最後一場。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越南總理阮春福在內的18國政府首腦和領導人出席,還有8月剛同中國建交的薩爾瓦多總統桑切斯,有多明尼加總統梅迪納也出席了進博會。展出面積3萬平方米的國家展中,除中國外,共有81個國家和世貿組織、聯合國工發組織、國際貿易中心等國際組織參展,只展示不成交。81個受邀國家中,亞洲20國,非洲8國,歐洲21國,美洲21國,大洋洲11國。注意到七國集團(G7)的國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腦無一出席此次博覽會,

10月19日,中國副總理劉鶴提到「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股市出現明顯波動和下滑,這是諸多因素造成的。中美貿易摩擦對市場也造成了影響」。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3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首次承認經濟下行壓力大。不過,五洲四海的來客,漂洋過海的新產品匯聚於此。站在展館中,會有一種「天下精品盡入吾彀中」的感覺,感受什麼叫做「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愈開愈大」。

「CIIE」近日在上海角落都隨時看到,這是中國開放地標城市上海舉行的「進博會」英文簡稱。(Pixabay)

中美貿易戰正膠着 中國市場話語權仍提升

大西洋三文魚到達中國消費者餐桌上只需72小時,周一在挪威被捕撈上岸,周二裝箱上飛機,周三到達中國口岸,周四便躺在了貨架上,能保證其鮮美口感。還有智利櫻桃、紐西蘭牛奶、奧地利珍得巧克力、巴西阿薩伊果汁、加拿大深海海參、德國愛麗飛的「總統壺」、英國康多蜜兒奶粉、日本康貝母嬰用品、意大利Prada箱包、土耳其nude玻璃器皿等。這些來自全球的優質產品,用最快速度飛越半個地球,來到中國消費者身邊,進口產品覆蓋中國消費者「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如今,智利80%的櫻桃都銷往中國市場;加拿大政府近年來不斷減免關稅,運至中國的橙子成本不斷降低;泰國相關部門提高了榴槤出口中國的檢驗檢測標準,把品質最好的果品送到中國市場。在電子產品、醫療產品領域,中國市場的「話語權」不時提升。日本愛姆緹姬旗下的專業美容儀品牌Refa,是美容細分市場中的「隱形冠軍」,如今這個新興品牌的市場競爭策略更加貼近中國市場,Refa新品會在日本與中國同步上市,兩國同價,還在中國搭建了售後服務團隊。

進博會共設12個主賓國,G7國家中有英國、德國和加拿大3國。中國作爲主辦方有選擇哪個國家爲主賓國的權力,但這3國都願意配合中國,顯然不是為了美國而拒絕中國的姿態。日本有380家企業及團體參與進博會,在各國中居首。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抵滬出席,有超過150家澳企參加。英國安德魯王子和國際貿易大臣將率領30多家英國企業參加。

有學者分析認為,西方大國領導人不出席有其現實考量,中美還在貿易拉鋸戰中,美國盟友都小心翼翼觀測中美一舉一動,避免選邊站,選擇出席進博會或許有點不合時宜,這可以理解。再說,進博會的重要議題是企業參展,政治色彩並不濃厚。

來自進博局的數據顯示,30場投資促進活動陸續舉行,包括上海國際醫療產業創新創業大賽、首屆中國智能健康高峰論壇、中東歐16國國家館系列活動等。進口博覽會參展企業,有G20全部成員,覆蓋超過5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全球44個最不發達國家中,也有超過30個前來進博會,參展企業達150多個。

中國貨物進出口貿易於2004年超過日本後,世界貿易形成「三巨頭」格局,與歐盟、美國鼎立。(Shutterstock)

從主要出口國變成主要進口國

40年前,「中國進口」還停留在冰箱、電視機、照相機等「老三樣」。當下,參展商帶來進口博覽會的展品之新奇、品類之豐富,讓人目不暇接,會「飛」的汽車、比硬幣還薄的心臟起搏器、「聽」得懂方言的天窗、世界上首台核磁共振兒科機等最新的技術和產品都在進博會亮相,不久就會走進人們生活。

從1978年到2018年,這40年,世人見證了一個原本處於全球貿易價值鏈邊緣地帶的最大發展中國家,向國際貿易體系建構者角色轉變的過程,中國也因此完成從主要出口國向主要進口國的角色切換。1978年,中國進出口總額為206億美元,其中出口97億美元,進口109億美元。到2016年,進出口總額達36855億美元,其中出口20976億美元,進口15879億美元。

中國貨物進出口貿易於2004年超過日本後,世界貿易形成「三巨頭」格局:歐盟、中國和美國。到2017年,「三巨頭」當中按出口的排序是中國第一、歐盟第二、美國第三;進口的排行是美國第一、歐盟第二、中國第三;進出口合計,則又是中國第一、歐盟第二、美國第三。

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剛剛閉幕,與以出口爲導向的廣交會不同,進博會的舉辦顯示出了中國與世界經濟關係的重新調整,是中國國內經濟轉型的契機,從1957年的廣交會到2018年進博會,中國用61年的時間,完成從「全球賣」到「全球買」的轉變。從廣交會到進博會一南一北,反映的是中國經濟發展格局的變化,過去更多以出口為導向,今後將更重視出口與進口的平衡發展。

中國每年舉辦約4000場各類貿易展會,而上海這次進博會是為改變中國的全球印象。當年中國遊客的境外遊就是購物,帶着速食方便麵去買LV手袋,除了中國人有節儉的習慣之外,主要是國內外價格差別太大,買了就是賺了,這也是中國遊客到海外「掃貨」的原因所在,發達國家的不少產品品質相對於中國國內的同類產品還是具有相對優勢的。因此,如何讓國外高質量的商品和服務進入中國市場,是當下破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手段。

普華永道中國上海主管合夥人黃佳接受採訪時說,不同層級的企業對中國市場有不同需求,借力進博會,上海要探索更多元化、更定制化的解決方案,讓每個參與者都能受益。進博會對外釋放了一個強烈信號,中國經濟從出口拉動型向內需驅動型轉型。在這過程中,中國需要大量的進口產品和服務,進博會無疑提供了一個平台。

貿易衝突對中國經濟是好事

被問到如何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衝擊時,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陳憲認為,一方面,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運行的影響總體可控;另一方面,中美貿易衝突對中國經濟也是一件好事,將倒逼中國加大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加大關鍵技術、核心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的力度。從近年來的數據看,中國經濟已基本實現從出口導向型向內需拉動型的轉變。2017年,經濟增長中內需貢獻超過90%,貿易依存度下降到33%,低於42%的世界平均水平。

7月1日起,中國將整車關稅由最高的25%降低到15%,汽車零部件關稅降至6%;對服裝鞋帽、廚房和體育健身用品,洗衣機、冰箱等家用電器,洗滌用品和護膚、美髮等化妝品大幅降低進口關稅。繼1449個稅目商品7月1日起迎來降稅之後,11月1日,中國開始執行降低部分商品的最惠國稅率,涉及1585個稅目,平均稅率由10.5%降至7.8%,平均降幅約26%,主要涉及紡織品、機電設備及零部件等。至此,中國關稅總水平降至7.5%。這是中國向世界釋放的進一步擴大開放的信號。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沈國兵說,「中國主動大幅降低關稅,將有助於在更大範圍內利用全球優質資源,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的需要,以中方實際行動強有力地反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其提升貿易帶來的社會福利效應是滿滿的」。

大陸關稅降低的好處,美國出口廠商無法享受。正是特朗普政府挑起中美貿易戰、對大陸銷美產品加徵懲罰性關稅,致使中方同樣以加稅回擊美國銷中國產品。美國以外眾多國家的產品,都可嚐到大陸降低關稅甜頭。美國廠商的展品在進博會上是否會遭冷遇,值得關注。

《中國進口消費市場報告》指出,消費持續擴張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基調。(Shutterstock)

消費持續擴張是中國經濟發展主基調

中國從幾年前就開始部署結構性減稅,2018年以來大動作頻頻。過去5年中國實施營改增改革已累計減稅2.1萬億元人民幣,加上採取小微企業稅收優惠等措施,共減輕市場主體負擔3萬多億元。2018年5月,增值稅17%、11%兩檔稅率分別下調1個百分點。10月20日,新一輪個人所得稅改革的一大亮點,即專項附加扣除政策也揭開面紗。

進博會前夕,中國國際商會、德勤、阿里研究院共同發布《中國進口消費市場報告》。《報告》指出,消費持續擴張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基調。2017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2%,佔全球零售總額的25%。作為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2017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整體規模超過7萬億元,全年繼續保持高位增長32%。專家指出,進博會的舉辦也為進口消費市場提振信心。

第2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獲參展商推崇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愈開愈大」。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申衛華表示,為最大限度促成交,交易團按照「2+4+18」的架構設計,其中「2」是指「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務平台網上和網下部分;「4」是指大型零售商聯盟、綜合貿易服務商聯盟、跨境電商聯盟和展示展銷服務聯盟等四大採購商聯盟;「18」是指16個區分團和國資分團、服務貿易分團。

進口博覽會的展期只有6天,但它有放大溢出效應,構建「永不落幕的進博會」。建網上平台,讓進博會的參展商能打破時空距離,365天、足不出戶,就能做生意。這一站式交易服務平台包含3D虛擬展示廳展示、採購商聯盟渠道對接、政策法規資訊、在線交易等多項功能的平台。

11月6日,進博會參展商聯盟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成立,36家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現場簽約參展2019年第2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據悉,一天內報名參展第2屆進博會的企業已超百家,參展毛面積突破3萬平方米。

本文由《亞洲周刊》授權零傳媒《獨家》微信帳號發布,本社獲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中美朝上演「新三國演義」,全球兩大難題現轉機中美朝上演「新三國演義」,全球兩大難題現轉機
  • 投資經濟復蘇股投資經濟復蘇股
  • 謝國樑:全年本地生產總值跌至負7%謝國樑:全年本地生產總值跌至負7%
  • 香港外貿何時止跌香港外貿何時止跌
  • 美國的世界重擔 將被中國扛起美國的世界重擔 將被中國扛起

0

零傳媒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上海中美貿易戰入口出口進博會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褚簡寧質疑特首林鄭月娥是否需要問責。(灼見名家製圖)
褚簡寧專欄

林鄭月娥是香港最大的失敗,不是香港電台

作者: 褚簡寧
2021-02-25
特區政府財赤創新高,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也相當「睇餸食飯」。(陳茂波個人Facebook專頁)
灼見報道

谷經濟紓民困 財爺:派5000元電子消費券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2-24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4日表示,2021年香港經濟將恢復正增長,但復甦進程將視疫情發展而定,預測今年經濟實質增長率介乎3.5%至5.5%。(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報道

陳茂波料今年經濟「追趕式增長」 唯上半年挑戰仍大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2-24
白先勇教授在台北接受蔡青兒專訪,侃侃而談他最愛的崑曲。(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專訪

回溯牡丹還魂之路──文學大師白先勇與崑曲的相遇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2-23
英方「名利雙收」,已成定局,問題只是收成有多大而已。(Unsplash)
名家觀點

林行止:吸引外資英人稱冠 大小通吃名利雙收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2-23

影片

  • 白先勇主講:文壇大師與崑曲相遇 回溯牡丹還魂之路
  • 金耀基教授:大學無法與社會分離不涉政治 校長要有堅持不能跟着學生走
  • 鄭赤琰教授:緬甸軍事政變提防美國顏色革命? 中國、新加坡擔當關鍵角色《灼見政治》
  • 黃錦輝教授:預算案百億推動創科成及時雨 河套區發展太慢將被深圳拋離《灼見財經》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恭喜你!恭喜你! 常霖法師
  • 堅持不懈 ‧ 勇往直前──專訪周黎明校長堅持不懈 ‧ 勇往直前──專訪周黎明校長 黃智華
  • 「辛丑說牛」──從文物館的展覽說起「辛丑說牛」──從文物館的展覽說起 馮珍今
  • 林鄭月娥是香港最大的失敗,不是香港電台林鄭月娥是香港最大的失敗,不是香港電台 褚簡寧
  • 教師中心無聲消逝教師中心無聲消逝 曹啟樂
  • 通淋巴真是排毒嗎? 揭開淋巴結增大的真相通淋巴真是排毒嗎? 揭開淋巴結增大的真相 顧小培
  • 林行止:吸引外資英人稱冠  大小通吃名利雙收林行止:吸引外資英人稱冠 大小通吃名利雙收 本社編輯部
  • 陶傑:人離鄉總是賤?陶傑:人離鄉總是賤? 編輯精選
  • 一位香港人的中國觀察一位香港人的中國觀察 羅海雷
  • 英國為何不讓羅興亞人有居英權?英國為何不讓羅興亞人有居英權? 施永青
  • 茶道前世之喫茶去茶道前世之喫茶去 文相濡
  • 袁彌昌:愛國者治港,之後又怎樣?袁彌昌:愛國者治港,之後又怎樣? 編輯精選
  • 劉賜權:等待做候鳥劉賜權:等待做候鳥 張灼祥
  • 金耀基教授:大學無法與社會分離不涉政治 校長要有堅持不能跟着學生走金耀基教授:大學無法與社會分離不涉政治 校長要有堅持不能跟着學生走 本社編輯部
  • 特首率司局長接種疫苗  5組別200萬人優先預約特首率司局長接種疫苗 5組別200萬人優先預約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高希均
  • 李偉民
  • 湯文亮
  • 馮珍今
  • 鄭明仁
  • 鄭宏泰
  • 白先勇
  • 盧兆興
  • 徐家健
  • 楊興安
  • 王永平
  • 金耀基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