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丁新豹:十九世紀香港天主教 育嬰是重要使命

丁新豹:十九世紀香港天主教 育嬰是重要使命

十九世紀的香港,誘拐婦孺、迫良為娼、販賣人口的事情時有發生;另方面是很多棄嬰為私生,母親或為娼婦,或因貧窮無力照顧,被迫遺棄嬰兒。香港的天主教會收養很多棄嬰,後來棄嬰院變成了學校。

本社編輯部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2
灼見文化

採訪、攝影:曾紹樑(除特別註明外)

標籤: 丁新豹天主教棄嬰救濟澳門灼見原創灼見獨家西方傳教士香港
圖右:丁新豹教授細說早期香港天主教的發展。圖右:堅道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原來有個鐘樓,後來拆卸。(灼見名家製圖)
圖右:丁新豹教授細說早期香港天主教的發展。圖右:堅道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原來有個鐘樓,後來拆卸。(灼見名家製圖)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不久前請來著名歷史學者丁新豹教授講述「香港天主教的發展」。本身是天主教徒的他,自言整理資料的過程中,得益於夏其龍神父的著作《香港天主教傳教史》。

丁教授說,早期香港的天主教活動,基本上離不開育嬰、教育和福傳。

這期間發揮重要作用的,包括了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和嘉諾撒仁愛女修會。

「開埠」初年的香港,棄嬰何其多!

一方面是十九世紀的香港,誘拐婦孺、迫良為娼、販賣人口的事情時有發生;另方面是很多棄嬰是私生的,母親或為娼婦,或因貧窮無力照顧,被迫遺棄嬰兒。香港的天主教會收養很多棄嬰,後來棄嬰院變成了學校,聖保祿天主教小學前身便是名為「加爾瓦略山會院」(Le Calvaire)的棄嬰院。

「髑髏地」也是重生之地

「加爾瓦略山」就是《聖經》裏的Golgotha(各各他山),意為「髑髏地」,是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命名「加爾瓦略山」,實是一語雙關,因當年港府所撥之地是一片墳場,修女要請人清理場地,起出骸骨,才能動工建造護土牆,在上面興建會院,所以是「髑髏地」;耶穌被釘十字架,第三天從死里復活(哥林多前書15:4),因此,「髑髏地」也是重生之地。

丁教授續指出,育嬰與教育相關,香港最早的女校幾乎都從育嬰開始的。因為早期香港棄嬰多,女嬰尤其多。無論是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還是嘉諾撒仁愛女修會,都救活了許多棄嬰,特別是女嬰,因此是功德無量的。

「加爾瓦略山」的法文石刻字樣,至今仍在跑馬地一幅護土牆上。(陳天權攝)
「加爾瓦略山」的法文石刻字樣,至今仍在跑馬地一幅護土牆上。(陳天權攝)

天主教對華傳播 澳門曾是橋頭堡

丁教授指出,香港天主教的故事,要先由澳門說起。澳門自從1557年之後,葡萄牙人便在此定居。1887年,中葡在北京簽署《中葡北京條約》,同意「葡萄牙永久租借澳門」,而葡萄牙人基本都信奉天主教,因此,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澳門曾經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澳門原是天主教傳入中國的橋頭堡。聖保祿教堂的遺址是今天的景點大三巴牌坊。(Shutterstock)
澳門原是天主教傳入中國的橋頭堡。聖保祿教堂的遺址是今天的景點大三巴牌坊。(Shutterstock)

丁教授說,利瑪竇(Matteo Ricci)、湯若望(Adam Schall)、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這些著名的西方傳教士,亦在澳門學中文,甚至羅馬教廷的地區總部當時就設在澳門。

葡萄牙曾是老牌殖民帝國,在亞洲,除了澳門外,還有今日印度的果阿(Goa)。正因為葡萄牙國力強大,1493年,教宗便授予葡萄牙遠東地區「保教權」,因此初期來中國的傳教士將澳門作為在華傳教基地,而將傳教進展向里斯本分部匯報。

然而,到了十九世紀,葡萄牙已由強大的殖民帝國淪為普通歐洲國家。

香港首位宗座監牧約瑟神父

1841年英軍登陸香港,羅馬教廷即命駐澳門的傳信部駐華總務長約瑟神父(Theodore Joset)到香港設立宗座監牧區。

當時天主教會在香港主要服務兩類人:一是英軍中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官兵;二是澳門移居香港的葡萄牙人。

香港第一間天主教堂於1843年落成,即位於中環威靈頓街的「聖母無原罪總堂」。這座教堂於1859年在擴建工程中遭大火焚毀,其後於1860年重建,復於1886年拆卸。

現時位於堅道的聖母無原罪座堂,始建於1883年,1888年12月8日啟用。日軍攻港期間遭到破壞。1946年,香港宗座代牧區於升格為教區,聖堂亦變為主教座堂。

今日的堅道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Shutterstock)
今日的堅道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Shutterstock)

這一切,約瑟神父都來不及看到,1842年他來到香港,不足一年便英年早逝,年僅37歲。

第二任駐華總務長及宗座代監牧是意大利方濟會的裴神父(Antonius Feliciani),在他任內,教會獲港府撥地建灣仔及跑馬地聖彌額爾天主教墳場,又陸續購入今日聖佛蘭士街、進教圍、聖嬰里(光明街)的土地。

第三任宗座代監牧是法國人科主教(Théodore-Augustin Forcade),受巴黎外方傳道會派遣,引進了沙爾德聖保祿仁愛會的修女來港服務,開辦棄嬰院、學校和醫院,並在香港仔和荃灣設立傳教站,天主教從此滲透到基層華人中去,同時教會還培訓了一批華人護士和修女。

灣仔「聖童之家」收容棄嬰

鑑於當時棄嬰眾多,教會遂於灣仔開辦棄嬰院 「聖童之家」 (Home of the Holy Childhood)收留棄嬰,有時甚至付錢收買棄嬰,以免嬰孩落入人口販子手中。「聖童之家」在短短一年間,便收容了226名兒童。至20世紀初,她們平均每天收到5至7名棄嬰,每年便收容千多名嬰孩。但是,許多來到「聖童之家」的嬰兒本身已十分虛弱,幾天就夭折,死亡率高達94%!

僥倖存活下來的女嬰,「聖童之家」教導她們宗教知識、讀書寫字及縫紉等手藝。到適婚年齡,還為她們介紹男子組織家庭。

關於教會開辦的棄嬰院或育嬰院,無論在內地或香港,歷來誤解甚多。河南檢察官學院趙鑑軍2011年3月在《湖北函授大學學報》發表的〈從書文揭帖看清末反洋教〉一文,有以下的描述:

「洋教士收養幼嬰的行為不但不被理解,反而增加了民眾對教堂的仇恨心理。並且有的傳教士只注重所收養幼嬰的數量,往往忽視嬰兒來源渠道,甚至出錢收買,出現一些不法之徒為蠅頭小利拐騙幼童的情況。這大大有損於教會的形象,並使不明真相的民眾對教會設育嬰堂的目的產生疑懼」。而教會收留的嬰兒,「在洗禮中獲得重生後,大部分都死了」。

這樣的形容庶幾也可套用在十九世紀的香港。

科主教只在香港待了3年,1850年,裴主教「崔護重來」接任傳信部駐華總務長及宗座代監牧。

1851年,香港有華人天主教徒930人,但只有一座教堂四座小堂,一間神學院及一間「聖童之家」孤兒院。

灣仔「聖童之家」,具有育嬰院、學校和醫院的功能。(資料圖片)
灣仔「聖童之家」,具有育嬰院、學校和醫院的功能。(資料圖片)

鹽田仔30村民同時受洗入教

1855年,盎神父(Aloysius Ambrosi)接任宗座監牧,他任內其中一件為人樂道的事情,是1866年聖誕節,西貢鹽田仔約30名村民受洗信奉天主教,後來在島上興建了聖約瑟堂。聖堂今日猶在,見證這段天主教傳教歷史。

西貢鹽田仔,又稱鹽田梓,該處的天主教堂見證了一段傳教歷史。(Shutterstock)
西貢鹽田仔,又稱鹽田梓,該處的天主教堂見證了一段傳教歷史。(Shutterstock)

1867年,意大利米蘭外方傳道會的高主教(Giovanni Timoleone Raimondi)獲委任為首位宗座代牧,同年11月祝聖為主教。從高主教開始,歷任香港主教多來自米蘭外方傳道會。

隨着天主教在香港的發展,一些標誌性事件,例如1875年,法國喇沙會修士抵港接收1864年創校的救主書院,易名為聖約瑟書院;1888年堅道聖母無原罪總堂祝聖;1894年巴黎外方傳道會購入杜格拉斯堡,設立納匝肋印刷廠,即今天香港大學大學堂宿舍;1875年薄扶林伯大尼修院落成等等,亦漸為港人熟悉,香港天主教也在發展中走進二十世紀的新時代。

薄扶林伯大尼修院環境優美,是「打卡」勝地。(Shutterstock)
薄扶林伯大尼修院環境優美,是「打卡」勝地。(Shutterstock)

更多精采文章

  • 著名樂評人周凡夫病逝享年71歲      周光蓁:推廣古典音樂貢獻良多著名樂評人周凡夫病逝享年71歲 周光蓁:推廣古典音樂貢獻良多
  • 香港和深圳更好地扮演各自的角色,是對國家和自己都最有利的方案香港和深圳更好地扮演各自的角色,是對國家和自己都最有利的方案
  • 港深發展特徵有何異同?兩地如何創造新比較優勢?港深發展特徵有何異同?兩地如何創造新比較優勢?
  • 文相濡:下半年中國國際領導地位更趨鞏固? 五黃星到白宮對美國不利? 歐洲諸國反美情緒高漲?文相濡:下半年中國國際領導地位更趨鞏固? 五黃星到白宮對美國不利? 歐洲諸國反美情緒高漲?
  • 少數服從多數少數服從多數

  • 憶鄧師立光
  • 舞台口罩兩年祭
  • 無形的韓國電視台

本社編輯部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丁新豹天主教棄嬰救濟澳門灼見原創灼見獨家西方傳教士香港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團結香港基金創會主席董建華(左)出任榮譽主席,陳智思(右)出任基金會主席,新任命即時生效。(團結基金圖片;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陳智思任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董建華改任榮譽主席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8
林毅夫教授指出,中國的快速發展帶來世界經濟格局、政治格局的變化。(城大提供圖片)
名家演講錄

林毅夫教授: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 可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8
行政長官李家超(中)、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許正中(右)和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徐威(左)在論壇上合照。
灼見經濟

鳳凰灣區財經論壇2023開幕 李家超:本港有條件在大灣區金融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9-28
陳茂波表示,本地樓市整體穩定,是否「撤辣」須務實檢視。(政府新聞處視頻截圖)
灼見報道

陳茂波:現時樓市與引入「辣招」時不同 政府密切注視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8
股評人David Webb認為,不應為高風險的投機活動提供合法性。(David Webb 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David Webb籲港府 勿透過證監會監管加密貨幣交易 指徒為投機活動提供合法性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7

影片

  • 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
  • 黃錦輝教授:共和黨為何反對美國陷入俄烏戰爭太深?中國逐漸偏離歐美 不依靠西方經濟?
  • 陳鳳翔:美國向中國提出「四不一無意」是真情還是假意?為什麼中俄愈走愈近,中美愈走愈遠?
  • 陳文鴻教授: 中俄朝等陣營如何反抗西方霸權?印度怎樣與美國聯手東拒中國?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張五常教授:對迷茫的年輕人有什麼忠告?學好中文為何一定要背誦經典詩文?有哪些推薦?
  • 香港中學生如何親炙詩人風采?川鄂詩詞之旅 以詩會友感受文人足跡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賞月賞月 常霖法師
  • 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 本社編輯部
  • 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 施林海
  • 夜經濟之外 還有大把世界夜經濟之外 還有大把世界 陳景祥
  • 學習:一個過程學習:一個過程 程介明
  • 中美角力進入新格局中美角力進入新格局 施永青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 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 編輯精選
  • 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 本社編輯部
  • 不良習慣 ──甘筍番茄炆牛腩不良習慣 ──甘筍番茄炆牛腩 李文基
  • 大衛營峰會是盛事還是魔咒大衛營峰會是盛事還是魔咒 張建雄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譚寶碩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小記者與大教授──訪問張五常教授後記小記者與大教授──訪問張五常教授後記 本社編輯部
  • 全民皆兵全民皆兵 孫明揚
  • 載灃為何不殺袁世凱?載灃為何不殺袁世凱? 編輯精選
  • 香港政府的反擊香港政府的反擊 湯文亮
  • 教大開學日升旗禮 是大學生第一門課教大開學日升旗禮 是大學生第一門課 梁振威
  • 我們在期許些什麼?我們在期許些什麼? 潘銘基
  • 創科工業局長孫東 微軟港澳總經理陳珊珊 齊撐母校中大創業日創科工業局長孫東 微軟港澳總經理陳珊珊 齊撐母校中大創業日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潘銘基
  • 陳嵐
  • 梁天卓
  • 蔣匡文
  • 陳景祥
  • 沈言
  • 程介明
  • 崔少明
  • 李立中
  • 陳文鴻
  • 吳文軒
  • 吳家豪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