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灼見名家 -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 -

一孩政策與馬寅初、馬爾薩斯的人口論

一孩政策與馬寅初、馬爾薩斯的人口論
內地宣布撤消一孩政策,使人想起馬寅初(經濟學家,1882—1982,編按)的人口論。
 
1953年,內地首次進行人口普查,發現大陸已有人口6億,而人口增長率則約為2%。馬寅初覺得這個增長率可能出錯,因為據他了解,僅上海一地,增長率已有3.9%。他估計,大陸的人口增長率起碼有3%。
 
他十分擔心這種情況,因為按他的理論,人口增長一定會比資源增長的速度快。再者,中國耕地不足,若然任由人口盲目增長,將來中國可能連吃飯也有問題。於是他上書中央,要求節制生育。
 
毛澤東起初認同馬寅初的觀點,他覺得既然國家要搞計劃經濟,人民自然也應該有生育計劃,否則很難供求平衡。只可惜,後來毛澤東改變了主意。他為了推行人民公社,大力吹噓公社的生產能力。他認為人民公社可以透過建立新的生產關係,釋放大量新的生產力,並解決資源不足的問題。所以他認為馬寅初的理論可能會被利用來反對人民公社,導致馬寅初被視作反動知識分子,受到無情的批鬥。
 
毛澤東的主張很簡單,就是「人多好辦事」。為此他反對節制生育。結果中國人口一度高速增長,令資源嚴重不足,人民生活長期沒法改善。直到鄧小平上台後,才可以為馬寅初平反,並在全國推行一孩政策。自此,中國才可以脫離「餐搵餐食餐餐清」的困局。有盈餘,才有積累,才有能力作新的投資,經濟才有能力增長。因此,如果沒有強行節育,改革開放的成效就不會那麼顯著。
 

節育的合理之處

 
當然,我並不贊成中國採取強行節育的行政手段,尤其是強逼孕婦打胎的做法。這明顯侵犯了人權,實在太過欠文明。然而,回想當初馬寅初提出他的理論的年代,中國的科技仍非常落後,而中國的生產方式亦不容有改(當時社會主義思潮尚方興未艾)。那就不得不選擇計劃生育的方式去解決燃眉之急,以免因資源不足釀成人道災難。馬寅初的主張,在當時可謂切中時弊。
 
事實上,這個議題當時在海外也引起不少討論。大部分海外知識分子都支持馬寅初,不認同毛澤東。不過,現在看來,馬寅初的理論並非全對。中國現已有13億人口,是馬寅初年代的兩倍,但並未出現食飯問題,人民的生活水平反而因改革開放大幅提升。現在中國已用不着這麼多人耕田,因而釋出來的勞動力,可以透過工業化與城鎮化,找到回報更好的工作。
 
全球化之下,馬寅初的理論在單一國家並不成立。中國資源不足,可以借助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去解決。中國的石油來自中東,中國的鐵礦來自澳洲,中國的小麥來自加拿大……
 
然而,從地球層面來看,馬寅初的理論並非沒有意義。如果地球的人口不斷增長,終有一天超越地球資源的承擔能力。屆時難道可以從太空輸入資源嗎?如果這方面未有能力做得到,人類可以不計劃生育嗎?
 

馬爾薩斯理論為何失效?

 
雖然馬寅初否認他的「新人口論」即是馬爾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4)的人口論;但讀過一點經濟學的人都看得出,兩者一脈相承。只不過內地當時鼓吹共產主義,而共產主義的始創人馬克思與恩格斯都不認同馬爾薩斯的理論。這種環境下,馬寅初當然不敢與中共的祖師爺唱對台戲。
 
但馬克思反對,並未損害馬爾薩斯在西方社會的影響力。經濟學家李嘉圖就自認受到他的影響,而凱恩斯亦經常引用他的著作。連現代進化論的始創人達爾文也承認自己的理論,其實是馬爾薩斯理論在沒有人類智力干預的領域裏的表現。英國輝格黨的政綱,亦有馬爾薩斯的影子。即使到今天,聯合國制訂世界人口政策時,仍然要考慮到,在一些落後地區,馬爾薩斯的擔憂依然成立。
 
馬爾薩斯讀數學出身。他把幾何級數與算術級數應用於他的人口理論上。他認為人口會以幾何級數增長,即1、2、4、8、16……如此增長,而食物只能以1、2、3、4、5……的算術級數增長。結果必然是食物不足,最後只能靠戰爭、饑荒、瘟疫等方式解決問題。
 
我年輕的時候,不太理解這個理論。我覺得人的繁殖能力怎比得上穀物,不可能會食物不足。後來才知道問題並不是出在穀物的繁殖能力上,穀物無疑也可有幾何級數增長,問題是耕地開發,只能以算術級數增長。地球資源有限,如果人口不斷增長,終有一天會超越地球的承擔能力。
 
不過,這種擔憂已不復存在。在馬爾薩斯年代,人口增長是控制不了的。因為,生育本能潛藏於所有生命體的基因密碼裡。叔本華把它視為種族意志,屬個體無法逃避的種族使命。在性喜悅的引誘下,生物都逃不出生完又生的宿命。
 

生育不再是宿命

 
然而,隨着科技進步,避孕已變得極為方便有效。人類已可以隨意享受性的歡愉,而無需承擔性的後果。增加生育的痛苦,原先是上帝對女性的懲罰(夏娃慫恿亞當偷食禁果),現在卻被禁果提供的「智慧」破解。教會對此已無能為力,底線只好節節退守。到今天,生育的痛苦已成了上帝要人類不斷繁衍的障礙。
 
過去生育還有一個功能,就是養兒防老,但現在富裕社會都有安全網,防老的需要已沒有過去那麼迫切。這種發展令生育失去了另一項重要功能。
 
事實上,生育只是種族的需要,對個人不但沒有太多好處,而且負擔沉重。這種現實令人類的意識形態出現改變,家庭價值大不如前。現代人很多已不喜歡結婚,更不喜歡生兒育女。今天威脅人類的,已不是生育過度,而是生育不足。日本、歐洲已出現人口老化,中國看來也有這種傾向,馬爾薩斯的憂慮,起碼在發達地區,已不復存在。
 
原文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發表。
 
(封面圖片:設計圖片;Pixabay,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