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一些顛覆成見的經典智慧──由「殘疾」與「健全」說起

一些顛覆成見的經典智慧──由「殘疾」與「健全」說起

你的份量如何,就要看你在「0」與「∞」之間選取哪一個數值作為分母來衡量自己。

許志榮 作者: 許志榮
2021-02-27
教育眼

標籤: 二元對立太空探險春夜宴桃李園序莊子赤壁賦
既要「超以象外」,又要「得其環中」。太空科技設計的原始問題是,我們面對常態以外的困難,究竟欠缺了什麼,而不是在常態生活裏,我們的本領有多大。(Shutterstock)
既要「超以象外」,又要「得其環中」。太空科技設計的原始問題是,我們面對常態以外的困難,究竟欠缺了什麼,而不是在常態生活裏,我們的本領有多大。(Shutterstock)

歐洲太空總署日前宣布招募更多女太空人,並首次招募殘疾人士。意大利女太空人克里斯托福雷蒂發言時表示,「談及太空漫遊,我們都是殘疾人士」,「我們都有缺陷……是什麼令(我們這些)殘疾人士能夠上太空?是因為科技。」[1]她身為科學菁英,竟然說我們這些健全的人都是「殘疾人士」——這不是偷換概念的詭辯,而是取鑑於太空無窮視野,令人眼前一亮的啟發。這樣的稱述也許會成為超越科技領域的金句。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背後總有超越時空的義蘊,放諸四海,經歷千秋萬世的叩問仍能喚起睿智的共鳴。

按照一般定型思維,「殘疾」與「健全」是對立的反義詞,不過這種思維的前設是「在一般常態的生活環境下」。太空科學家要面對的課題超越了一般常態的生活的環境。太空科技就是要造就充分的條件,讓人類可以在非常態的環境下滿足常態的需要。它背後的精神,與照顧殘疾人士讓他們重獲常態生活的福祉並無二致。在這樣的視野下,「我們都是殘疾人士」就不是修辭技巧那麼簡單了。

既要「超以象外」,又要「得其環中」。太空科技設計的原始問題是,我們面對常態以外的困難,究竟欠缺了什麼,而不是在常態生活裏,我們的本領有多大。在常態生活裏,一切由「0」作為考量的起點,由「無」到「有」、由「0」至「1」是無窮大的差別。「1」與「2」之間,後者是前者的兩倍,兩者只相差「1」;而同樣比例的「2」與「4」,兩者的相差是「2」……不過,若以宇宙的「無窮大」做分母,分子是「1」、「2」還是「4」,它們的份量都只是趨近於「0」的微末小數。

你的份量如何,就要看你在「0」與「∞」之間選取哪一個數值作為分母來衡量自己。

「人」、「我」對立狀態的反思

一個健全者與一位不良於行的殘疾人士在奔跑能力方面當然有很大差別,不過「欲上青天攬明月」的失望與無奈,基本上是一致的。關鍵所在就是以「0」抑或「∞」作為考量的視野。

「無窮大」、「無限小」之類的兩極對比,一般只見於科學的論述。我們都懂得納米、蝸居之類的詞語,又慣用指掌間的屏幕窺探大千世界,可是「恆河沙數」、「不可思議」、「滄海一粟」、「差之毫釐,謬以千里」都被擱置成冷僻的典故。其實超越常規的數值和情境狀態,正好開拓我們思考和想像的空間。

此外,大小、多寡、強弱、得失、壽夭之類的概括,一般來說對比懸殊,矛盾對立。而「大智若愚」、「和光同塵」、「欲取姑予」、「剛柔並濟」、「相反相成」、「治大國若烹小鮮」等,更令人感到莫名其妙。不過,換一個思維框架就會豁然改觀。不同進路的哲理面對人生問題總有交匯相通之處,只要放開懷抱,揚棄執着,參詳眾說,尋繹其中,我們的心靈質素一定有所提昇。

以下就讓我們重溫一些久違了的亮點……

柔弱不爭:「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第八章》)[2]

禍福相依:「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3]

慈愛、簡樸、謙卑的治國處世之道:「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第六十七章》)[4]

超越物、我之別:「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5]

敵我齟齬,只是慘烈的蝸角之爭:「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返)。」(《莊子‧則陽》)[6]

相濡以沫、相忘於江湖:「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大宗師》)[7]

楚王失其弓,楚人拾得,無所遺憾:「楚共王出獵而失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劉向《說苑》)[8]

以天地、古今觀照人生:「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9]

以天下為己任的憂患意識:「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范仲淹〈岳陽樓記〉)[10]

仁民愛物:「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西銘〉)[11]

「自其變者而觀之」、「自其不變者而觀之」的取捨: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蘇軾〈赤壁賦〉)[12]

後記

過去兩年的坎坷經歷,實在太沉重了。重溫一些不同視野的經典或有助於我們撫平創傷,紓解鬱結,以澄明的心智規劃未來。

謹致牛年祝福!

注釋:

  1. 2021年2月17日無線新聞〈歐洲太空總署11年來首度招募太空人 鼓勵女性及殘疾人士報名〉
  2. 《老子‧第八章》
  3. 《老子‧第五十八章》
  4. 《老子‧第六十七章》
  5. 《莊子‧齊物論》
  6. 《莊子‧則陽》
  7. 《莊子‧大宗師》
  8. 劉向《說苑》
  9. 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10. 范仲淹〈岳陽樓記〉
  11. 張載〈西銘〉
  12. 蘇軾〈赤壁賦〉

更多精采文章

  • 莊子喪妻 為何鼓盆而歌?莊子喪妻 為何鼓盆而歌?
  • 粵語解密:掉轉頭、似、好似、天開眼粵語解密:掉轉頭、似、好似、天開眼
  • 天籟敦煌樂團5周年音樂會 主題取材故宮景物和敦煌壁畫天籟敦煌樂團5周年音樂會 主題取材故宮景物和敦煌壁畫
  • 粵語解密:打地鋪、老友、化、不化粵語解密:打地鋪、老友、化、不化
  • 粵語解密:奸狡、醜、知醜粵語解密:奸狡、醜、知醜

  • 赤皮仔自學團
  • 「創傷後壓力症」(PTSD)、教師壓力
  • 自然教育論壇
  • 學校與社區和諧共存
  • 我願在地獄

許志榮

資深語文教師,《信報》前「教育眼」專欄作者,致力於反芻成長經歷及總結個人教學得失,化作春泥更護花;並以教育工作者的心眼、文化傳承的觸覺和視野評論時事,期望化民成俗,回饋社會於萬一。主要著述:《教育三重奏》。與教育相關的研習興趣:語文教學、語文考評、經典教學、文化傳承、啟蒙教育、全人教育、道德教育、國民教育及公民教育。
View all posts
標籤: 二元對立太空探險春夜宴桃李園序莊子赤壁賦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李白一出場,便是一個少年游俠的模樣。(《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灼見文化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1
何教授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亦曾任建築學院院長,培育了不少建築專才。(照片由何培斌教授提供)
字旅相逢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作者: 馮珍今
2023-09-21
林毅夫教授指出,中國有「後來者優勢」,不會陷入《廣場協議》後日本的困境。(灼見名家圖片)
名家演講錄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0
早在2012年,他就發表了《國民教育與藝術文化》,認爲最爲理想的國民教育,就是學習中國文化,愛中國文化就是愛國。(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0
對於風波未息的中大校董會事件,郭少棠教授想問:大學教職員對於大學教育的承擔,對文化的影響做了多少事?立法會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又掌握了幾多?
灼見專訪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0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 本社編輯部
  • 500年一遇暴雨與氣候變化500年一遇暴雨與氣候變化 余遠騁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本港劉國松的大弟子──陳成球本港劉國松的大弟子──陳成球 益行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 本社編輯部
  • 香港能否成為亞洲人中外融合電影的基地?謝嘉怡和Lyman有否機會做主角?香港能否成為亞洲人中外融合電影的基地?謝嘉怡和Lyman有否機會做主角? 李偉民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本社編輯部
  •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編輯精選
  • 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 本社編輯部
  • 刷牙與洗牙刷牙與洗牙 常霖法師
  • 李白的劍與高適的槍──乘風三萬里,夢回盛唐去李白的劍與高適的槍──乘風三萬里,夢回盛唐去 本社編輯部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本社編輯部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談帶着魅力的女性談帶着魅力的女性 楊興安
  • 《逃出大英博物館》的家國情懷《逃出大英博物館》的家國情懷 彭泓基
  • 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 車品覺
  • 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 張建雄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