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3月奧巴馬歷史性訪問古巴,部分禁運已經解除,隨着美古恢復外交關係,雙方加強溝通合作,相信不出數年,古巴在各方面皆將面目全非。在這個歷史的轉捩點,本社派員到訪當地,採訪夏灣拿大學生、中國留學生及當地華僑,包括已年近90的《光華報》前總編輯趙肇商,以饗讀者。系列報道將在本月陸續刊登,請密切留意。
其他文章
在古巴首都夏灣拿有一條唐人街,這裏曾經是中南美洲規模最大的唐人街,在十九世紀中葉有近14萬飄洋過海的華工定居。道光年間,第一批華工被「賣豬仔」到了古巴,作為黑奴的替身,過着奴隸般的生活。直到同治末年,當清政府派官員到訪古巴時,還存活的華工只剩下約6萬人。戰後至1959年古巴革命之前,是當地華人最好景的日子。由於善於理財和做生意,華人社區逐步建立完善,有着各種各樣的聯誼會館和餐飲食肆。
然而,正當華人社區如日中天之際,卡斯特羅(Fidel Castro)領導的古巴革命宣布成功,轉眼變成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華人生活自此愈來愈艱難,有能力走的走,走不了的老死當地,直到目前,只剩下百多名垂垂老矣的華人生活當地。
在今天的夏灣拿唐人街,要見到老華僑已非易事。但這裏還是有一條很醒目的食店街,名叫「中國城」,裏面全是中式餐館。夾道兩旁的侍應生不斷邀請遊客光顧,卻沒有一個是中國人,除了一家——天壇飯店。
天壇飯店的老闆娘陶琦是一名上海人,定居古巴已20多年,從上海橫跨整個太平洋到古巴來,為的是一段愛情。「我1995年來古巴旅遊,看看這裏的開放情況,剛好遇到我老公。」陶琦的老公李榮富是古巴華人,祖籍廣東,一直嚮往中國武術。作為推廣中國文化的使者,他在古巴可謂家喻戶曉,每年由中國駐古巴大使館及孔子學院舉辦的中國文化推廣活動,他皆是座上客。張榮富目前的身份,已是古巴健身氣功協會主席及國際健身氣功聯合會副主席。
陶琦與張榮富雙雙墮入愛河,便決定留在當地發展。她在張榮富的武術館隔一條街,開了天壇飯店,由於當時古巴政府限制個體戶發展,夫婦倆便以社團名義合開這家餐館。那時,古巴對市場仍有嚴格操控,幾乎所有商店、餐館,甚至是路邊的小攤檔也是國營,員工全部受僱於國家,每月領取固定工資。不過,陶琦說,或許是因為國家承認華人對古巴的貢獻,所以在很多方面也得到特別許可,例如經營規模可以稍大一點。儘管如此,個體戶的經營始終受到相當大的限制,直到2011年古巴宣布一系列改革,他們開始向國家繳交各種稅項,才正式轉型成為個體戶。
筆者問陶琦為何會選擇落戶古巴這個一般中國人會覺得落後貧窮的國度,她沒有即時回答,深深吸了一口煙,呼出,眼神望向街角正在玩耍的古巴小孩,說:「窮是窮,但幸福。」她說,古巴人沒什麼欲望,願意互相幫助。「現在中國人沒錯是有錢,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覺得很差。」陶琦喜歡古巴的天氣,也喜歡古巴人。「在這裏不用天天動腦筋,不用算計,傻一點。」
訪問期間,一名古巴人拿着大包小包回到店裏,陶琦立時臉色一沉,拉她到隔壁房間。片刻後帶回一張尷尬的表情。原來那是店裏的一名員工,陶琦稍早時拜託她出外換零錢,誰知外出良久還未回來,回來時還買了那麼多東西。陶琦以為她偷懶去了,原來員工買回來的是生日禮物和當晚的菜——當天是陶琦的生日。「哎!你看,就是這樣了!」
雖然已經二十多年,但可以看出陶琦仍沒有完完全全融入古巴。她吸的煙是中國產的,訪問期間亦不期然在其國產的平板電腦掃來掃去。據她形容,嚴格來說,她沒有入籍古巴,因此不是古巴人,但同樣可享受當地人福利,如免費醫療、教育等。「說是這樣啦!但一天一包米;一個月八隻蛋、一小塊火腿、半隻雞腿,加上黑豆、紅豆、糖、鹽等,要活不是不能,但總不可能只靠政府配給吧!」因此,每隔一段時間,陶琦便會回中國探親,順道帶回一些物資,像是調味料等。
每個國家都有不好的地方,但陶琦相信:「古巴比較少。」
(圖片:灼見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