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中學文憑試歷史科「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題目惹爭議。5月15日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舉行記者會,他表示,有關試題有引導性,考生可能因而達至偏頗的結論,亦嚴重傷害在日本侵華戰爭造成大量喪生的國民感情與尊嚴,因此決定取消這條試題。
他表示,並非向考評局施壓,亦不擔心在考試後取消這試題,會影響中學文憑試在國際的認受性。
楊潤雄指涉日本侵華試題資料誤導 強調「只有弊沒有利」
楊潤雄說,大家都知道日本發動侵華,題目本身沒有討論空間,只有弊,不會有利,因此不適合作為試題去因別學生的用途。試題中提供的資料,都是顯示日本對中國的援助,如果學生引用這些資料,極可能引導回答傾向利大於弊,得出與歷史民族不符合的結論。他又表示,試題所提供的資料不理想,只提及1905年至1912年,但試題問到1900年至1945年,因此利用有限資料作評論,並不適合,亦不能作為分析。
楊潤雄表示,教育局5月18日(下周一)會派員到考評局了解出題及審批機制,究竟有否嚴謹跟機制去做,由於事件引起非常大的關注,當局會檢討現行機制,長遠要確保文憑試的試題素質。
教育局:對試題深感遺憾,並予以譴責
香港2020年中學文憑試歷史科(DSE)周四(14日)開考,今屆卷一第二題舉出「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試題,詢問考生是否同意此說法,並須解釋答案,引來批評。
教育局5月14日晚上發表聲明,知悉今年文憑試的歷史科有試題附帶極為片面的資料,致試題具引導性,考生可能因而達至偏頗的結論,嚴重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教育局對公開試中出現如此設計的試題深感遺憾,並予以譴責。
教育局要求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嚴肅跟進,向公眾作出合理交代,並全面檢討出題機制,從速改善,以維護文憑試的公平性、公正性及可信性。
考評局:目前不宜就試題作出評論
考評局5月15日發表聲明表示,十分重視教育局及外界對今年歷史科試題的意見,將會嚴肅跟進處理,對於有意見認為文憑試歷史科試題可能嚴重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深感遺憾。但歷史科考試剛完成,仍未開始閱卷程序,目前實不宜就試題作出評論,恐會影響閲卷的公平公正,有損考生利益。
考評局強調,作為獨立的法定機構,致力以公開、公平、誠實及問責的原則,管理及舉辦各項公開考試,將一如既往確保考生是次考試的表現得到公平及準確的評核。
考評局重申,一如其他科目考試,歷史科設有「審題委員會」,委員的背景有大學教授、具豐富教學經驗的中學教師及/或校長、課程及學科專家等,依據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與《評核大綱》擬定試題及評卷指引,經詳細討論,「審題委員會」成員一致接受之後才正式定稿。
考評局十分重視教育界的專業意見,每年公開考試後,包括歷史科在內的文憑試各科目都會進行不同形式的檢討,包括教師問卷調查、海外審查、試卷質素審查,以及科目委員會的試後檢討,檢討結果均會提交負責來年考試的「審題委員會」跟進,讓他們在擬題時作參考,以確保試卷的素質及持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