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踏入2021年,在千億北水湧港下,1月港股迎來近年少有的大升浪,19日大市成交更達3015億元,打破2015年「港股大時代」的紀錄。不過,基金教父雷賢達指出,以往港股很難從頭升到尾,他覺得今年亦不會例外,估計恒指高低波幅僅6000點,若然港股全線報升,高低波幅或超過8000點。
港股今年開局牛氣迫人,近1月底恒指曾累升逾3000點,能與之攀比的,要數到「港股大時代」的2015年4月,當月恒指累升逾4000點。不過,1月恒指表現其實也相當波動,曾破30000關卻未能守穩,其後更曾穿29000,而參考以往數據,1月升亦不代表全年收升的機會高。
雷賢達表示,如港股某年遇上大升市,全年高低波幅是有機會超過1萬點,2015年「大時代」全年高低波幅便達8220點。
不過,他料今年港股不會全線上升,高低波幅只有6000點,若科技股全線升,波幅有機會達8000點,若要有大升市,基於恒指成份股的結構,需要希慎、九龍倉置業等地產股及滙控齊齊發力才行,待疫情紓緩後,至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這些舊經濟股才有望反彈。正如他之前提過,恒指要突破向上,新舊經濟板塊缺一不可。
今年恒指或穿兩萬七 唯向上勢頭未改
他說,今年恒指高低位可以是25000至31000點,或是27000至33000點,對於港股現時牛氣正盛,有人質疑恒指今年穿27000的機會,他對此不以為然,但他也說不出所以然。不過,目前全球處於超低息水平,股市向上勢頭未改,加上疫苖面世,經濟活動逐步重啟後,恒指今年或有望破31000點、甚至叩33000關。
提到港股波幅,雷賢達說出一個有趣現象,若港股當月高低波幅突然收細至1600點以下,便可能預示港股將出現單邊市,去年12月頭三周高低波幅僅數百點,至最後一周波幅才有所擴大,一如他所料1月份港股市況突然爆邊,一口氣升3000點。數據顯示,12月全月高低波幅約為1342點。
他解釋,現時券商主要靠衍生工具市場賺錢,而非在現貨市場圖利,所以正常月份一般波幅好少低於1600點,更常見的高低波幅介乎2000至3000點,若然當月波幅偏低,投資者便要小心留意。
歐美多國為抗疫情,採取更寬鬆的貨幣及財政政策,熱錢爭相湧入高風險資產如科技股及比特幣,不少具有增長股特色的科技股雖沒有派股息的習慣,但過去一年科技股股價累升不少,而美股三大指數納指、標指及道指亦屢創新高,並且遭高盛等華爾街大行質疑已出現泡沫。
雷賢達強調,股價累升不少不等同有泡沫,況且,現時科技股普遍錄得盈利增長,並非純炒意念,即使近期政府擬加強監管科企的市場壟斷,最快要到明年才進入立法程序,所以暫未對科企股價有太多負面影響。
他指出,一般人最大的投資盲點是不敢買入升幅大的股份,反而機構投資者為免落後大市(underperform),一定要買科技股。隨着未來人工智能、5G等高科技扮演角色愈來愈重要,科技股不能因股價貴而忽略其投資價值。
美股牛市如海嘯後走勢 收水未是時機
去年3月美股大調整完成,道指曾低見19600點水平,其後開展史詩式升浪,道指迄今累升逾五成六,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指更升逾九成,迄今牛市勢頭未改。
雷賢達指出,今次美股牛市情況與2008年金融海嘯情況相似,當時美股陷入烏天黑地,亦同樣於見底後一口氣走高至2015年,預示美股升浪仍會持續。當年美股出現調整,與美國經濟復甦已上軌道,政府亦有序收水所致。不過,他認為美國經濟受疫情影響,尚未重回正軌,暫時不是收水時機。
他認為,剛獲確認為首位女財長的耶倫心裏好清楚,目前需要加大財政力度抗疫及刺激經濟,不單在貨幣政策,實體經濟方面亦要派錢,故此持續「放水」對美股牛市有強大支撐作用,故暫時未是減少回購債券的時機,預期低息環境將持續一段時間。
美債孳息曲線陡斜 暫未足令升市逆轉
另一項市場關注的指標是10年期美債孳息,隨着美國經濟進入持續擴張周期,美債孳息曲線愈益陡斜,隨之而來是市場擔心通脹惡化及高風險資產價格受壓。
雷賢達認為,近月標普500指數股息率降至1.55厘,比較現時10年期美債孳息1.1厘水平仍有一段距離,未能令股市升勢逆轉,若10年期美債孳息升至1.5厘(即去年初水平),或高於標指股息率,才會構成股市危險訊號,但仍未足以令股市崩盤。他說對上一次股市崩盤是美債孳息升至2.5厘,而標指股息率降至1厘多。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