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施政報告》倡發展北部都會區 促港深融合發展

《施政報告》倡發展北部都會區 促港深融合發展

特首林鄭月娥周三(10月6日)早上發表今屆政府最後一份、連附篇長達220頁的《施政報告》。當中包括多項基建,包括「北部都會區」、研推「智慧港口」等等。政界中人均表示長遠有利香港。

本社編輯部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10-06
灼見報道

標籤: 23條立法北部都會區房屋供應施政報告灼見原創葉劉淑儀陳智思雙城三圈香港電台
林鄭月娥提出港深兩地的「雙城三圈」空間發展概念。(灼見名家製圖)
林鄭月娥提出港深兩地的「雙城三圈」空間發展概念。(灼見名家製圖)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三(6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她表示,《施政報告》聚焦發展,為香港勾劃未來,政府倡議政策突破,力求解決社會問題。

林鄭月娥表示,特區政府將積極推展《基本法》23條本地立法,保安局局長正參考《香港國安法》的執行經驗和法庭判刑,制訂方案及條文,並擬備有效的宣傳計劃。

除了23條立法,還包括檢視或激活現有法例,確保執行部門有法可用,例子包括《2021年電影檢查(修訂)條例草案》,其他議題包括打擊假新聞、保障網絡安全等,政務司司長將統籌有關工作。

在加強防範恐怖活動,以及對學校、社團、媒體、網絡等涉及國家安全方面的事宜,林鄭月娥指出,要加強宣傳、指導、監督和管理措施,教育局局長已要求學校擬訂並盡快落實維護國家安全教育計劃,未來亦會加強國安教育,提高香港市民特別是青年人的守法意識和國安意識。

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會後指,新一份《施政報告》有專章提及一國兩制、維護特區憲制秩序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亞新社)

有意現身說法 親自為教師上課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到,公眾教育需要有更多渠道,香港電台作為公共廣播機構,應當積極參與推廣《憲法》和《基本法》的工作,以履行《香港電台約章》中港台所肩負的公共目的及使命。

林鄭月娥表示,為了讓教授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老師更好掌握行政長官在一國兩制下的憲制地位和職權,她已向教育局局長提議由她現身說法,為有興趣的老師親自上一堂課。

她指出,要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必須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在學校教育層面,取代通識教育科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本學年從中學四年級開始推行,三個主題之一就是「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她在9月初曾到一所中學觀課,認為是個很好的開始。

兩場選舉將至 須確保順利進行

林鄭月娥又說,完善選舉制度下的首場選舉,即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在9月19日順利舉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會與選舉管理委員會緊密合作,確保另外兩場選舉,即立法會選舉和行政長官選舉,依法在公平、公開和誠實的情況下進行,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並總結經驗,完善投票安排及推動各項優化措施。

林鄭月娥稱,會總結選委會選舉經驗,完善投票安排及推動各項優化措施。(亞新社)

城市結合鄉郊 發展與保育並存

《施政報告》提出,建設香港北部成為「北部都會區」,面積達300平方公里,將興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營造「城市與鄉郊結合、發展與保育並存」的都會景觀。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同時公布,讓社會各界進行討論。林鄭月娥說,北部都會區包括元朗區和北區,包括天水圍、元朗及粉嶺/上水等新市鎮及其相鄰鄉郊地區,並有6個新發展區和發展樞紐,包括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馬洲、文錦渡和新界北新市鎮。

她指出,都會區擁有7個跨境陸路口岸,是香港境內促進港深融合發展和連繫大灣區最重要的地區。有關發展策略把擬議的發展項目與毗鄰的鄉郊和保育土地有機整合,提升成為都會區,以創造發展容量,滿足經濟和民生需要,並同時優化環境,迎接深化港深合作帶來的新機遇。

她又說,有關發展策略是在空間觀念及策略思維上跨越港深兩地行政界線的策略和綱領,充分考慮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對香港的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香港的期盼,以及前海方案為香港帶來的機遇。

林鄭月娥說,北部都會區包括元朗區和北區。(Shutterstock)

她解釋,建設北部都會區須提升高層督導,強化跨局跨部門協作,制訂成效指標方便監察,並與深圳市政府緊密聯繫,共同推進相關項目,因此其中一個可能性是下一屆政府設立副司長,領導相關工作,特區政府下一步會詳細研究有關執行機制的細節。

北部都會區將以鐵路為運輸系統為主帶動整合與擴容,當中包括多項鐵路發展。相關鐵路包括連接洪水橋及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將正在規劃的北環線向北伸延,經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接入深圳的新皇崗口岸。

報告提出探討將東鐵綫伸延至深圳羅湖並在深方設立「一地兩檢」口岸,在現有羅湖站及上水站之間增設一個非過境鐵路服務的新鐵路站,以釋放羅湖/文錦渡及上水北一帶的發展潛力。

林鄭月娥又建議將北環線由古洞站向東伸延,接駁羅湖、文錦渡及香園圍一帶,再南下經打鼓嶺、皇后山至粉嶺,以及探討興建尖鼻咀至白泥自動捷運系統的可行性,以帶動該區和流浮山的發展。

政府建議,北環線由古洞站向東伸延,南下經打鼓嶺、皇后山(圖)至粉嶺,以帶動該區發展。(亞新社)

港深「雙城三圈」 促進兩地合作

根據《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北部都會區可額外開拓約600公頃用地作住宅和產業用途,估計可提供的住宅單位約16.5萬至18.6萬個。連同元朗區和北區現有的39萬個住宅單位,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完成後,總住宅單位數目將達90.5萬至92.6萬個,共可容納約250萬人居住,職位數目亦將由現在的11.6萬個增加至約65萬個,包括15萬個為創科產業的相關職位。

她表示,發展策略將提出善用落馬洲管制站遷往深圳新皇崗口岸後,騰出的土地和毗鄰的部分魚塘和鄉郊土地,加上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內原有用地規劃,將增加合共約150公頃土地作創科用途,以構建新田科技城,發揮更具規模效益的科技產業群聚效應。發展策略又建議提升洪水橋/厦村為新界北現代服務業中心,並訂明確政策及行政指引,盡量把政府設施及寫字樓遷往北部都會區。

《施政報告》又提出港深兩地的「雙城三圈」空間概念,「雙城」是香港和深圳;「三圈」是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港深緊密互動圈和大鵬灣及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雙城三圈」覆蓋深港口岸經濟帶和深圳發展最成熟的都市核心區,以及香港境內的北部都會區。確立「雙城三圈」概念,有利港深政府可共同促進兩地在經濟、基建、創科、民生和生態環境的緊密合作,發揮效益。

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涵蓋總面積約320公頃的土地。(發展局圖片)

離岸人幣業務 與內地互聯互通

林鄭月娥又提到,早前中央派團來港向各界宣講《十四五規劃綱要》,重申支持香港進一步推進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強化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打造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及推動金融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

為此,當局將加強五方面工作,包括支持港交所進一步改善上市機制和在徵詢市場意見後,在香港設立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的上市制度;進一步擴大跨境人民幣資金雙向流通管道、離岸人民幣產品和工具發展,包括研究提升發行及交易人民幣證券需求、容許「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以人民幣計價等具體措施;通過考慮稅務寬減進一步吸引家族辦公室落戶香港,提升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地位。

政府將進一步擴大跨境人民幣資金雙向流通管道。(亞新社)

擴建會展設施 研推「智慧港口」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提到,為應對疫情的衝擊,政府正透過總額超過10億元的「會議展覽業資助計劃」,會進一步延長計劃的有效期至明年底,並會優化計劃細節,為業界提供支援。政府也會繼續擴建會展設施,包括將灣仔北三座政府大樓及港灣消防局用地重建為會展設施、酒店和甲級寫字樓,以及擴建亞洲國際博覽館,以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會展樞紐的地位。

《施政報告》又提到要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會與業界合作研究推動「智慧港口」發展的具體方案,亦要加快推動大灣區物流信息的互聯互通,完善多式聯運,並發展高增值物流,鼓勵物流業界進一步應用科技,提高生產力。

她表示,另一個重點發展方向是高增值海運商業服務,包括船舶註冊、融資及管理、海事保險、海事法律及仲裁等。當局會引入稅務優惠,吸引航運業界人士在香港設立業務。特區政府亦會擴大海事處轄下香港船舶註冊處在海外的辦事處,除了倫敦、上海、新加坡和悉尼外,在三藩市、東京和多倫多成立辦事處,為在香港註冊的船隻提供更好的支援。

政府發展航天城有年,並會與業界合作研究推動「智慧港口」發展的具體方案。(《施政報告》圖片)

車輛往來粵港 研毋須常規配額

跨境陸路交通方面,粵港兩地政府正全力推進「大橋港車北上不設配額計劃」,待疫情受控和免檢疫「通關」逐步實施後,可讓合資格香港私家車經大橋往來香港與廣東省而毋須事先取得常規配額,粵港兩地政府亦同意計劃可稍後伸延至另一個陸路口岸。

另外,就討論多年的大坑西邨重建計劃,行政會議近日已批准了由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與市建局合作落實項目,先決條件是必須妥善安置原有租戶。按平民公司與市建局的構思,重建後的大坑西邨項目可提供超過3300個單位,較現時增加一倍多,當中包括1300個供重置現有租戶的單位,以及2000個由市建局發展的「港人首次置業」單位。

為紓緩未能「上樓」家庭的境況,政府推出過渡性房屋。林鄭月娥表示,運房局已覓得足夠土地提供原先承諾目標的15000個單位,有私人土地擁有者亦表示有意參加計劃,她建議額外提供5000個單位,令整體供應在未來幾年可增至20000個,並把相關的資助額提升至116億元。

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到,截至8月底,當局已循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向約30000個合資格的公屋申請住戶派發津貼,佔已接獲的合資格申請約五成。若立法會通過「劏房」租務管制條例,將於明年1月生效,為「劏房」租客提供合理及有效保障。

《施政報告》又提出多項措施,加快土地供應,包括檢視「綠化地帶」、釋放新界祖堂地及延伸補地價標準化至新界土地。

林鄭月娥表示,目前陸續改劃的210幅土地中,約三成涉及「綠化地帶」,佔香港整體「綠化地帶」約2%。她說,新一輪檢討將集中坡道較高和距離已建設地區較遠的用地,預計明年中完成篩選,並隨即展開技術研究。

若立法會通過「劏房」租務管制條例,將於明年1月生效。(亞新社)

考慮修訂條例 釋放新界祖堂地

在釋放新界祖堂地方面,她同意可考慮修訂《新界條例》,在尊重祖堂傳統和保障祖堂成員合理權益的前提下,處理目前祖堂地難以發展的困局。另外,發展局會把「標準金額」補價模式,擴展至新發展區「加強版傳統新巿鎮發展模式」下的原址換地申請,有關計劃詳情明年首季推出。

她又否認政府迴避棕地問題,指有超過一半的棕地已納入多個發展項目內,過去兩年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已收回90公頃新界土地作發展,遠較之前五年的20公頃為多;預計政府未來幾年收回的土地將高達700公頃。

林鄭月娥表示,透過成功推動各項新發展區及填海項目,以及推展北部都會區,有信心會在中長期找到所欠缺的土地。

另外,政府決心進一步精簡土地發展程序,有信心私營房屋土地供應可維持穩定。

林鄭月又提到,在私營房屋方面,包括鐵路物業發展,政府爭取未來10年準備好約170公頃土地,透過賣地或鐵路物業招標為市場提供可興建約10萬個單位的用地,數字並未計及市建局項目和其他私人土地發展項目。

林鄭月娥表示,當局持續覓地已見成效。在未來十年,2022-23至2031-32年度,當局已覓得約350公頃土地,可興建約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足以滿足該十年期預計的30萬1000個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

《施政報告》指出,興建三跑道系統擴大客量,是加強香港國際機場競爭力的策略投資,約650公頃的填海工程大致完成,長3800米的新跑道早前已完成鋪設工程,目標於明年啟用第三跑道,整個三跑道系統項目則預計於2024年完成。

林鄭月娥又說,特區政府正積極跟進入股珠海機場事宜,同時希望與廣東省在珠海共同發展一個高端航空產業群,例如飛機維修工程、飛機零部件代生產和配送,以及飛機工程專業研究等。香港國際航空學院可為香港、珠海,以至大灣區的航空業培育技術專才。

政府爭取未來10年準備好約170公頃土地,為市場提供可興建約10萬個單位的用地。(亞新社)

多管齊下扶貧 強積金取消對沖

林鄭月娥表示,政府未來的扶貧策略主要有四方面,包括繼續以綜援、長生津等現金福利協助有需要長者脫貧,明年下半年將合併普通及高額長生津,劃一採用普通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而合資格申請人將領取高額津貼。

此外,當局將繼續提供培訓和再培訓,鼓勵就業,並為較低收入的在職住戶,特別是育有兒童的住戶,提供財政支援。政府亦會全力加快興建公屋,增建過渡性房屋和為輪候超過3年的合資格公屋申請住戶提供現金津貼。

政府亦會優化強積金的退休保障功能,首要工作是在下一個立法年度修例落實取消「對沖」,亦會透過全力推行「積金易」平台以減低強積金管理成本,並落實為低收入僱員代供強積金。同時,當局亦會探討將強積金一筆過資產轉化成退休後定期可領取的年金,為長者提供穩定收入。

在下一個立法年度,政府終於決定修例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圖為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女士。(積金局Facebook圖片)

支持體育產業 助退役健兒轉型

林鄭月娥又宣布,將研究加強推展本港體育事業,向更專業化和產業化的方向發展。

她表示,啟德體育園將在2023年落成,加上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將可締造更多體育相關的多元發展,為青年以至為退役運動員提供就業和發展機會。由民政事務局局長主持的工作小組,將與商界和體育界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支持本港體育產業發展,稍後提交報告。

另外,政府將繼續為退役運動員,包括殘疾運動員提供支援。逾70名退役運動員參加本年度「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並受聘於合資格學校和體育機構,協助推廣體育和發掘具潛質運動員。政府將增撥資源擴展計劃,目標是在五年內將參與計劃的退役運動員人數增加一倍。

林鄭月娥又感謝中央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讓香港能與廣東及澳門共同承辦2025年舉行的全運會,香港將全力以赴,與中央有關部委及粵澳緊密合作,籌備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全運會。

同時,政府正公開招標,邀請私營機構在石澳石礦場建造和營運一個供市民大眾享用的水上運動中心,並為滑浪風帆精英運動提供專屬訓練設施,預計明年首季批出合約,約於5年內全面投入運作。

啟德體育園(圖)將為青年以至為退役運動員提供就業和發展機會。(啟德體育園圖片)

葉劉淑儀:拓北部都會區 長遠有利香港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認為,新一份《施政報告》高水平和高質量,內容非常豐富,認為建設「北部都會區」,對本港長遠發展非常有幫助,有助擴闊香港的經濟架構和發展機遇。

葉劉淑儀說,政府如果要在未來20年發展「北部都會區」,應該訂立具凌駕性的新發展條例,減低需要將現有條例逐條修訂的時間,克服法律上的障礙,又建議政府考慮以「公私營合作」模式,作為投資項目發展都會區,避免政府有難以負擔的財政問題。

陳智思:為香港勾勒新發展方向

行政會議成員召集人陳智思表示,《施政報告》照顧好多不同課題,其中,特首提出北部都會區概念,是給予香港新發展方向,讓香港有更多空間發展,又說特首提出變更部分政府決策局,仍有好多地方要留待下屆討論,認為是一個好時機提升政府自身,滿足市民期望,發揮機遇。

陳智思認為,現時是一個好時機提升政府施政能力。(亞新社)

衞炳江:有助鞏固人才樞紐地位

浸會大學校長衞炳江教授對於《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支持創科和研究發展的措施,包括把「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延長兩年、在建議中的「北部都會區」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透過構建「新田科技城」增加創科用地、以及進一步推動科學園、數碼港、工業邨和河套地區港深創科園的建設感到鼓舞。

衞教授亦歡迎《施政報告》提出把教資會資助的研究院研究課程學生超收上限由七成進一步放寬至十成,指有關政策將有助鞏固本港高等教育界作為人才樞紐的作用,提升大學的研究能力,以配合本港的發展需要。

更多精采文章

  • 曾鈺成:《施政報告》訂立多項指標,貫徹「以結果為目標」 但為何23條立法和抗疫沒有指標?曾鈺成:《施政報告》訂立多項指標,貫徹「以結果為目標」 但為何23條立法和抗疫沒有指標?
  • 李家超:公務員表現與政府效率掛鈎 百日內交首份公屋報告李家超:公務員表現與政府效率掛鈎 百日內交首份公屋報告
  • 釋放海上居所潛能  改革新界發展模式釋放海上居所潛能 改革新界發展模式
  • 李家超發表四點政綱 貫徹三大施政理念 莊太量:承認問題 解決問題李家超發表四點政綱 貫徹三大施政理念 莊太量:承認問題 解決問題
  • 分拆運房仍不足    流程機制待革新分拆運房仍不足 流程機制待革新

  • 香港 不要只問金錢回報
  • 同心教育基金會(香港)
  • 名家齊祝賀灼見名家周年論壇暨五周年慶典

本社編輯部

View all posts
標籤: 23條立法北部都會區房屋供應施政報告灼見原創葉劉淑儀陳智思雙城三圈香港電台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港隊在開幕式進場時,特首李家超站立揮手致意。(李家超社交平台)
灼見報道

杭州亞運開幕 習近平李家超出席 數碼與實體火炬手同點聖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3
香港警方正調查有關JPEX涉嫌欺詐的指控,不排除再有涉案人士被捕或協助調查。(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JPEX虛幣風暴香港史上最傷 發展虛擬資產中心願景受考驗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他感到非常幸運,在大學和研究生階段,已得到多位經濟學大師的青睞和指導。(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李白一出場,便是一個少年游俠的模樣。(《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灼見文化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1
何教授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亦曾任建築學院院長,培育了不少建築專才。(照片由何培斌教授提供)
字旅相逢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作者: 馮珍今
2023-09-21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 本社編輯部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本社編輯部
  • 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 本社編輯部
  •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本社編輯部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編輯精選
  • 刷牙與洗牙刷牙與洗牙 常霖法師
  • 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 本社編輯部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 施林海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 車品覺
  •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張建雄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 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 張建雄
  •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本社編輯部
  • 尋找快樂尋找快樂 譚寶碩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