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國家安全法》幽靈籠罩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Spectre of National Security Law Looms over Art Basel Hong Kong

《國家安全法》幽靈籠罩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Spectre of National Security Law Looms over Art Basel Hong Kong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於5月19日至23日舉行。展出來自23個國家100多個領先畫廊的藝術品。是自北京在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以來的首次大型藝術展覽,包括艾未未在內的一些評論家說,這導致該市喪失言論自由。

楊必興 P H Yang 作者: 楊必興 P H Yang
2021-05-21
世界觀 Vision

標籤: 國家安全巴塞爾藝術展灼見原創灼見獨家艾未未藝術展覽藝術自由言論自由
《國家安全法》幽靈籠罩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Spectre of National Security Law Looms over Art Basel Hong Kong
《國家安全法》幽靈籠罩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Spectre of National Security Law Looms over Art Basel Hong Kong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於5月19日至23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展出來自23個國家的100多個領先畫廊的藝術品,不到2019年上屆展覽的一半。

這是自北京在香港實施嚴苛的《國家安全法》以來的首次大型藝術展覽,包括中國藝術家艾未未在內的一些評論家說,這導致該市喪失言論自由。

在柏林週末畫廊 Gallery Weekend Berlin 展台,焦點是泰國藝術家 Rirkrit Tiravanija 創作的《無題2018(這場革命將不會被電視轉播,《南華早報》2014年7月2日)》。作品的一個裸露的角落,顯示了報紙報道警方對510000人在香港回歸中國17周年的遊行集會的回應及照片。抗爭者要求真普選和政治改革。這是展覽中涉及敏感主題的極少數作品之一。

當記者問到這件藝術品時,畫廊內容與傳播負責人索菲·弗斯(Sophie Furse)立即掩蓋了所暴露的內容。她堅持這是原來認定的展出方式。

藝術家、作家和電影製片人知道,他們的工作可能會違反《國家安全法》。北京認為涉嫌恐怖主義,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或與外國勢力勾結的任何行為均定為違法。美術館謹防冒險,藝術介入政治尤為敏感。

據代表約400會員的藝術家工會稱,一些香港策展人一直在悄悄要求藝術家淡化他們的作品,就如何避免根據《國家安全法》受到起訴向律師進行諮詢,甚至在展示可能敏感的作品之前與警方進行商討。

現場看到警察在檢查藝術品,這是史無前例的舉動。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香港政府尊重藝術自由,但國家安全是一條紅線。

Art Basel Hong Kong opens at th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 on 19-23 May with artwork of over 100 leading galleries from 23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fewer than half the number in the last show in 2019.

This the the first major art show being held since Beijing imposed a draconian national security law in Hong Kong, which some critics including Chinese artist Ai Weiwei say has resulted in a loss of freedom of expression in the city.

At the Gallery Weekend Berlin booth, the centrepiece is the Untitled 2018 (This Revolution will Not be Televised,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 July 2014) by Thai artist Rirkrit Tiravanija. It has an exposed corner that reveals the newspaper report with photos of the police response to the 510,000 who rallied on the 17th anniversary of the handover of Hong Kong back to China. The protesters demanded genuine universal suffrage and political reform. This is one of the very few works that touched on sensitive subjects in the show.

When this reporter asked about this artwork, Sophie Furse, Head of Content & Communications of the gallery proceeded immediately to cover-up the exposed content. She insisted that it was the manner it should be presented.

Artists, writers and filmmakers know that their work could run afoul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law, which criminalises anything that Beijing deems terrorism, secession, subversion or collusion with foreign powers. Art galleries are wary of taking risks and art touching on politics is especially sensitive.

Some Hong Kong curators have been quietly asking artists to tone down their work, consulting with lawyers about how to avoid prosecution under the national security law and even calling the police to discuss potentially sensitive works before exhibiting them, according to the union that represents about 400 Hong Kong artists.

Police officers were seen on site inspecting the artwork, an unprecedented move.

Hong Kong government respects artistic freedom but national security is a red line, said Chief Executive Carrie Lam.

更多精采文章

  • 移民!?──且聽聽黎智英的意見移民!?──且聽聽黎智英的意見
  • 潘燊昌:港府市民上下一心 維護國安每人有責潘燊昌:港府市民上下一心 維護國安每人有責
  • 馬斯克打開了潘多拉盒子──推特文件馬斯克打開了潘多拉盒子──推特文件
  • 國家安全教育主任的起跑線國家安全教育主任的起跑線
  • 何漢權校長x鄭家寶校長:如何利用佩洛西訪台事件開展國民教育?日本支持台灣為什麼不可饒恕?何漢權校長x鄭家寶校長:如何利用佩洛西訪台事件開展國民教育?日本支持台灣為什麼不可饒恕?

  • 奧嘉沉思後《國安法》香港困境 Olga Muses on Hong Kong's Dilemma Post-National Security Law
  • 纖毫@中環 [email protected] Kong
  • Kowloon Hong Kong 的迷思
  • 路邊@花墟 [email protected] Kong
  • Invader 「功夫狗」作品離奇消失  "Hong Kong Phooey" Art Installation by Invader Disappeared

楊必興 P H Yang

專業攝影師。 人生上半場在IBM、惠普和匯豐銀行等跨國公司擔任高級技術及管理層的IT人。數十年後,楊必興改變了軌跡,選擇追求他對攝影的終身熱愛。 楊必興屢獲殊榮,在美國三藩市,首都華盛頓,北京和香港曾舉辦十多場個人攝影展,包括香港 PMQ 之開幕攝影展。作品經常在國際媒體的首頁刋登 - 包括 CNN,CrowdSpark(前Newzulu,Citizenside)和Demotix;三藩市紀事報;Hong Kong Free Press;香港 01;香港信報月刊;明報;蘋果日報;TVB 等。 他的作品授權 Lonely Planet 旅遊指南和港龍航空機上雜誌《絲路》刊登。 2015年榮獲香港人權藝術獎。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 After decades working as an IT professional in senior 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positions with multinationals such as IBM, HP and HSBC, P H Yang changed tack and chose to pursue his life-long passion in photography. Award-winning photographer Yang is an exhibited and published artist in North America and Asia. His work is frequently featured on the front page of international media – CNN; CrowdSpark (formerly Newzulu, Citizenside) and Demotix;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Hong Kong Free Press; Hong Kong 01;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Monthly; Ming Pao; Apple Daily; TVB... His work is licensed by Lonely Planet travel guides and Dragonair's in-flight magazine Silkroad. Yang has held over 10 solo exhibitions in San Francisco, Washington DC, Beijing and Hong Kong including PMQ's opening photo exhibition. Yang won the Hong Kong Human Rights Arts Prize in 2015. 網站/Web phyang.org 電郵/email [email protected] IG @phyang81
View all posts
標籤: 國家安全巴塞爾藝術展灼見原創灼見獨家艾未未藝術展覽藝術自由言論自由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勝出隊伍與評判團合照。
灼見報道

恒生x惠理學界精英ESG挑戰 三校聯隊勇奪2023冠軍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8
馬英九在祭堂耳房題寫「和平奮鬥 振興中華」8個字。(電視直播截圖)
灼見報道

馬英九籲兩岸共同努力 振興中華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8
威尼斯電影節將於8月30日至9月9日舉行,屆時梁朝偉將在電影節閉幕式上領取金獅獎。(梁朝偉Instagram圖片)
灼見報道

梁朝偉獲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楊潤雄祝賀稱實至名歸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8
馬英九(左)與國台辦副主任陳元豐(中)等人握手。(電視直播截圖)
灼見報道

馬英九首訪大陸抵滬 國台辦副主任陳元豐接機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7
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 (右) 在北京與洪都拉斯外長雷納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洪都拉斯共和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 中央電視台新聞截圖 )
灼見報道

洪都拉斯與北京建交 宣布與台灣斷交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6

影片

  • 曾鈺成:赤字預算違反《基本法》?制定《財政預算案》有什麼原則?
  • 顧小培博士:為什麼你會胃氣漲?哪些東西潛伏在胃裏不怕胃酸?
  • 尹淑芬校長x梁恩能主任x紀煒昌老師:新時代學校管理層將面對什麼挑戰? 新力軍有什麼新教學觀點?
  • 溢達掌舵人楊敏德:賣衫就真是賣衫?教你如何將綠色概念融入產品
  • 嚴浩:西醫西藥為何不能根治長新冠?推薦一種新生活方式保障健康
  • 盧永雄x張少威:中美實力差距有多大?美國會以俄烏戰爭做把柄對付中國?
  • 曾鈺成:人民幣有沒有可能取代港幣?香港需要跟隨內地文教政策嗎?《基本法》如何保障香港原有制度?
  • 顧小培:吃煎炸物為何會流鼻血、喉嚨痛?什麼健康食品可以清熱氣?
  • 陳鳳翔:矽谷銀行被接管 會否引發骨牌效應?白宮如何收拾殘局恢復市場信心?
  • 鄭家寶校長x 游偉樂老師x 翁港成校長:失明教師在教學上遇到什麼挑戰? 怎樣為學校及學生帶來正能量?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應對新冠大流行的實踐與挑戰應對新冠大流行的實踐與挑戰 袁國勇
  • Coco Bond可可債 命運淒涼Coco Bond可可債 命運淒涼 陳鳳翔
  • 張翔:無論為自身還是中國,成為國際城市是香港成功的唯一秘訣張翔:無論為自身還是中國,成為國際城市是香港成功的唯一秘訣 編輯精選
  • 四無量心四無量心 常霖法師
  • 促進香港高雅文化發展 提升全民文化素養──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促進香港高雅文化發展 提升全民文化素養──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 本社編輯部
  • 《生死相醫》──救死扶傷急症科 醫生現身講故事《生死相醫》──救死扶傷急症科 醫生現身講故事 本社編輯部
  • 香港人用世界的音樂語言弘揚中國文化──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香港人用世界的音樂語言弘揚中國文化──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 本社編輯部
  • 談談「米飯」的誤會談談「米飯」的誤會 黃氏
  • 本年最強日劇《重啟人生》的時空穿梭新高度本年最強日劇《重啟人生》的時空穿梭新高度 林綸詩
  • 全球南方的意見已浮見亦必須重現全球南方的意見已浮見亦必須重現 張建雄
  • 「華人之光」,有何不妥?──也談黃秋生「怪異」評論背後之玄機「華人之光」,有何不妥?──也談黃秋生「怪異」評論背後之玄機 施林海
  • 盧永雄x張少威:中美實力差距有多大?美國會以俄烏戰爭做把柄對付中國?盧永雄x張少威:中美實力差距有多大?美國會以俄烏戰爭做把柄對付中國? 本社編輯部
  • 銀行風暴的真正原因銀行風暴的真正原因 雷鼎鳴
  • 美國的蘇彝士時刻隨時來臨美國的蘇彝士時刻隨時來臨 張建雄
  • 多少事,盡付笑談中──《末戀.無愛合約》觀後記多少事,盡付笑談中──《末戀.無愛合約》觀後記 張灼祥
  • 疫情後提問技巧的復修疫情後提問技巧的復修 李美嫦
  • 中學校長推行舞台劇好處多中學校長推行舞台劇好處多 楊興安
  • 認真負責,就是好人才?認真負責,就是好人才? 編輯精選
  • 習近平與普京會談逾4小時 俄方稱今商軍事技術合作習近平與普京會談逾4小時 俄方稱今商軍事技術合作 本社編輯部
  • 德銀CDS:信貸風潮未止德銀CDS:信貸風潮未止 陳鳳翔

推薦作家

  • 趙靈敏
  • 曾國平
  • 胡孟青
  • 鄧兆鴻
  • 彭智華
  • 李美嫦
  • 何漢權
  • 孫明揚
  • 徐家健
  • 黃錦輝
  • 陳章華
  • 常霖法師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